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内容。2、 学情分析(1)高二学生具有了社会调查、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与追知欲,能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以协作探究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播方式,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交融的现象已有一定的认识,部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深,忽视自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对身边的传统历史文化视而不见,这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很不利,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由社会调查实践到感悟传统文化,由理解传统文化再到实践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3、 设计思想本课教材围绕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继承、怎么样继承。展开学习,我认为课本教材的内容过于宽泛、简单,针对性不强,内容不够深刻,所以我对这一部分做了处理,围绕泉州当地浓厚的文化资源,以“台湾三政党领导人访问大陆”为线索,进行了递进式的设问,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概括出传统文化的的特点和真正内涵,进而探讨在现代社会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作用)和正确的态度。这样处理教材,符合新课程生活化的理念,以学生“学”为主,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个性到共性,从感受到认知,符合学生的认识顺序,使学生在更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4、 教学目标依据《课标》中内容目标的设定: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要求掌握4点知识,培养1种能力,树立1种情感和态度(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含义及其作用(2)能力目标能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5、 教学重难点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含义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六、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七、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安排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布置学生就泉州特色民俗、工艺(泉州陶瓷、石雕)、艺术(南音、木偶戏)、民间传说(陈三五娘),进行分组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从网络、报刊以及到实地调查访问获得相关资料(二)课堂教学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导入 设问:他们访问大陆主要是寻求什么呢? 设疑激趣 多媒体展示:宋楚瑜夫妇在炎黄树前。新课教学 设问:我国的京剧、绘画、中医为什么能完好地保存下来? 学生展示图片:我国的三大国粹,并引发学生思考。 由个性概括出共性,由具体概括出抽象,培养学生能力。 显示特点:(1)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2)本土文化,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3)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5)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一)传统文化的特点(二)传统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由传统文化的特点概括传统文化的含义 学生发言 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显示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三)传统文化面面观 传统习俗 设问:你对泉州中秋节了解多少?泉州还有其他特色的传统民俗节日吗? 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展示元霄节点桔灯,清明节“压纸”,中秋“砌塔”等特色。 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传统习俗,为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埋下铺垫;得出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多媒体展示泉州特有的民俗节日: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赛龙舟、拍胸舞等)传统文艺 让学生欣赏泉州民间艺术,这些民间传说许多是根据戏剧艺术方式流传开的的,请同学介绍泉州当地其它有特色的艺术。 学生活动:简介南音、木偶戏、剪纸等形式。 从剪纸当中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创新” 学生播放了经典南音片断《重道别》并展示相关图片。传统建筑 请学生欣赏开元寺东西塔是泉州的名牌文化之一,能否介绍它的特点和历史? 学生活动 从泉州东西塔和永定土楼的建筑特色,结构体系中可以看出泉州人的传统思想:平静、圆满、和谐(过渡到传统思想的教学) 学生展示开元寺东西塔和永定土楼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传统思想 比较:古代的“大同世界”近代的“天下为公”和当今的“和谐社会”思想 理解课本P41:毛泽东:“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说明传统思想的“继承性”和在今天社会的“作用” 学生展示儒家思想学术交流和孙中山《天下为公》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四)传统文化的特征 鲜明的民族性 请学生描绘出北京奥运会的会徽的形象,并让他们说出其蕴涵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生活动并发言 会徽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学生展示北京奥运会的会徽的形象相对的稳定性 你能说说“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样的关系吗? 学生思考 说明和谐理念来自古代的传统思想,从而导出第二个特征 学生展示和谐社会的相关资料和图片(五)传统文化双重作用(为什么) 传统文华是财富还是包袱? 学生结合前面展示的例子和学过的知识,发言。 温故而知新 作用:顺应历史变迁的传统文化对社会起推动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对社会起阻碍作用(六)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怎么样) 引导学生就“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不同作用”结合时事:泉州旧城的改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矛盾,进行思考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学生思考发言 结合时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 投影: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泉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教师根据线索点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得出结论: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展示“课堂小结”延伸思维 布置作业 请你为班级或家庭设计一份以任何形式弘扬传统文化的方案[板书设计]含义(是什么)特 征作用(为什么)正确态度(怎么样)八、教学小结和反思1、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本课从当地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着手,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感悟传统文化的同时,掌握知识,树立情感,培养能力,是新课改中生活化的体现。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整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展示活动为主,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发言,对学生的回答不要过多的点评,只归纳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之间能有充分的思想交流和情感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3、线索清晰,条理分明。在中外文化交融的今天,通过学生课内外的学习,以“元霄灯会”为线索,对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展开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秩序井然。4、新型评价方式的尝试。要求学生在课后就实践情况和学习目标(包括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及家长的评价,并且和期末成绩联系,从而建立能够从多样化全面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习俗 传统工艺 传统文艺 传统建筑 传统思想民族性继承性相对稳定性与时俱进(促进发展)一成不变(阻碍发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