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9届高考政治复习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6个专题创新练习一、热点背景:2009年3月5日—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议程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批准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09年中央预算;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一、2008年工作回顾 :(一)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三)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二、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三、2009年主要任务:(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二、精品训练:(一)会议概况1.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由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A.最高立法权 B.最高决定权 C.最高监督权 D.最高任免权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我国人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3.对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高三学生应该①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在生活中尊重人大代表 ③积极行使选举权,选举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人大代表 ④积极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一事实反映了哪些政治现象?参考答案:1.C 2.D 3.C 4.(1)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 (二)2008年工作回顾1、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分析我国的社会发展形势,报告对2008年进行了回顾,指出2008年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A.坚持矛盾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2.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有:w.w.w.k.s.5.u.c.o.mwww.①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坚持了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④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的有力支持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2008年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不能改变的事实有: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尚未实现 ③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④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据有关媒体报道,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总量的4.1%,但所消耗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总消费量的31%、30%、27%、25%和40%。据此回答4—5题。4.上述材料主要表明:A.我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 B.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C.发展经济必然大量消耗资源 D.我国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5.要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就必须:①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开发放在首位 ②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④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禁止开发、利用自然资源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6.材料一:2008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财政收入6.13万亿元,增长19.5%;粮食连续五年增产,总产量10570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材料二: 各省市按人均GDP分组人均GDP(元) 省份大于20000 上海、北京、天津 15000—20000 广东、江苏、福建、辽宁、山东、黑龙江、河北、新疆、吉林、湖北、海南、内蒙古、湖南、青海、河南、重庆、山西、西藏小于10000 江西、宁夏、安徽、四川、陕西、云南、广西、甘肃、贵州(注:(1)GDP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2)各组内,各个省份按人均GDP高低从左至右排列。)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2)面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同学感叹:“中国强大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已不再是初级阶段了。”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参考答案:1.A 2.A 3.A 4.B5.C 6.(1)我国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1)①这个观点是片面的。②认为“中国强大了”有一定的道理。从材料一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③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再是初级阶段”是错误的。从材料一、二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我国仍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w.w.w.k.s.5.u.c.o.mwww.(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2008年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我国农业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据此回答1~2题。1.上述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认识符合的辩证法道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C.主次矛盾是相互影响的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2.从哲学上看,对当前农业农村面临的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要 ( )①承认其客观性,不回避矛盾②具体地分析这些矛盾,并努力找到解决这些矛盾的正确方法③分清主次,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懂得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越多,事物发展就越快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08年我们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5955亿元,比上年增加1637亿元,增长37.9%,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 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但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越是在形势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这是因为 ( )A.形势越好,面临的问题就越大B.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的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5955亿元,着眼于完善农村保障体系,增强农业、农村和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开展灾后重建的能力,使受灾群众得到更多救助。这体现了财政具有 ( )①促进科技教育发展的作用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③保障农民生活的作用④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这四个“丝毫不能”符合的哲理是 ( )A.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必须集中全部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做工作要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D.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6.材料一:古代中国有重视水利基础建设的传统:“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闲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蜀守冰(李冰)凿离堆(地名),辟沫水之害(今青衣江),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w.w.w.k.s.5.u.c.o.mwww. ——《史记·河渠书》 依据资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涉及到的两项水利工程是什么? (2)根据材料指出它们在当时发挥的历史作用。当时的思想家是如何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材料一中的“关中沃野”位于图1中 地形区(甲、乙、丙),著名的铁路 线从该地形区通过。简述该区域主要城市、交通等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材料二:五年来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关键词回顾: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消农业税);2006年——新农村建设;2007年——现代农业;2008年——农业基础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溉农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某国内知名大型系统集成公司,针对大多数灌区地处野外、线长面广、取电困难、交通不便等特点,推出专门适用于农业灌溉的水利信息化测量传输与管理系统,为农村水利信息化提供了支撑。 (4)从经济角度说明,为什么说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分析我国农村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5)从哲学角度分析,五个“一号文件”中所抓住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为什么 (6)从政治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参考答案:1.D 2.A 3.D 4.D5.C 6.(1)郑国渠;都江堰。 (2)作用:灌溉农田;富饶关中;治理水患;通舟楫;富强秦国(为灭六国奠定经济基础)。(答出四点即可) 认识: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3)乙;陇海;该区域城市、交通线沿河分布。(或主要分布在平原并靠近河流)自然条件: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4)①我国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基础薄弱,抗灾害能力差。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率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的具体国情。这说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关键是发展农业科技。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做好农村灌区信息化工作,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五个“一号文件”中所抓住的主要矛盾是农民增收。因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为了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既要依靠农民增收,又要促进农民增收。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举措,是党和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6)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必须对全体人民负责,履行发展经济、文化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只有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1. 与漫画《奖的代价》体现的相同哲理的成语是( http: / / www. )①愚公移山 ②饮鸩止渴③掩耳盗铃 ④揠苗助长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回答2--3题。2.“绿色信贷机制”的出台体现了A.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B.银行具有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的功能C.银行具有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D.银行为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依据3.在中央积极遏制高耗能产品过快增长的同时,2008年却有一些省市以各种方式出台了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不少地方通过减免税收、低价提供土地等方式对高耗能行业继续“招商引资”。这些地方政府①没有坚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②没有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③没有坚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④没有搞好关键性的局部,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说明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党的思想路线 ②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和发展认识,做到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③中国共产党加强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制定和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森林覆盖率由l8.2%提高到20%等目标要求。为实现上述目标,可供选择的措施有①充分发挥政府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中的主体作用 ②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特别是行政手段的基础性作用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越来越公开、越来越透明了。2009年3月8日,某媒体《论和谐、话发展》栏目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就“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话题进行了一次访谈。下面是几位代表的精彩言论:人大代表甲:世界本无垃圾,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人大代表乙: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人大代表丙: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阅读上面几位代表的言论后,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些言论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参考答案:w.w.w.k.s.5.u.c.o.mwww.1.D 2.C 3.B4.D5.C 6.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我们要节约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1.近年来就业歧视现象成为困扰劳动者、求职者的一大难题,如性别歧视、户口歧视、相貌歧视、地域歧视、学历歧视等。这种现象( )①侵犯了求职者公平竞争和平等就业的权利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和有序性③妨碍了劳动力的正常流动④会导致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降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09年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据此回答2~3题。2.我们党之所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因为( )①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应该保障人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3.2008年,全国城乡都实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体现了( )A.国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B.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具体上是一致的C.公民平等地履行义务D.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温家宝在报告说,今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据此回答4~6题。4.“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这一要求所体现的哲理是(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引起事物的质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这是因为( )①在我国人民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③要坚持对人民负责④我国人民的合法权益还没有得到切实保障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8.表1 2008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12360 8234 5146 5164 3405 2420表2 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年份 1978年 1990年 1996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基尼系数 O.18 0.34 0.424 0.465 0.475 0.47注: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区间,0.3~0.4属于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材料: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w.w.w.k.s.5.u.c.o.mwww.(1)表1和表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表1、表2和材料有什么联系?(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何意义 (3)用政治学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参考答案:1.A 2.C 3.A 4.A5.A6.(1)①表1反映出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而且东部、中部、西部的总体收入也存在一定差距。表2反映出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逐年增加,说明我国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②表1、表2和材料一是一种因果联系,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影响了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影响了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党和政府要运用材料一的措施加以调控。(2)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现象的产生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因之一,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②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协调社会内部利益冲突,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国家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国家行使经济职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的政治职能的表现,这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②国家机构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体现了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是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的具体措施,体现了国家机构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③是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六)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1、2009年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①扩大内需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措施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③初次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④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初步测算,今年全面 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 负担约5000亿元。据此回答2―4题。 w.w.w.k.s.5.u.c.o.mwww.2、此次增值税改革的突出作用在于A.增加国家税收 B.增加企业税收C.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企业技术改造 D.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3、增值税的改革体现了A.税收的强制性 B.税收的无偿性C.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 D.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4、关于税收说法不正确的是A.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B.征税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按不同的税率征收,因而税收具有随意性 C.税收的法律依据是税法 D.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税收的性质各不相同5、下列有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是 ( )①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④限制高能耗、高物耗产业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表一 2004—2008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情况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年 2008年总量(亿元) 159878 182321 209407 249500 300000增长速率(%) 10.1 9.9 10.7 11.5 9.00表二 2003—2008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情况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26.1% 25.7% 24% 25.9% 约24%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扣除价格因素) 13.3% 12.9% 13.7% 13.2% 约11%注:投资率(消费率)反映的是投资(消费)在GDP中的比重,1978年以来,我国投资率维持在32%—43%的区间。2007年我国投资率为50.8%,2008年我国投资率接近50%。目前世界各国的投资率一般都在20%左右。1978年以来,我国消费率维持在55%—67%的区间,2007年我国的消费率为50.7%,2008年我国消费率约为50%,而世界各国平均的消费率一般在70%—80%。表三 我国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情况我国单位GDP资源消耗为发达国家的倍数 我国资源消耗占世界总消耗的比重 能源总利用率美国 德国 日本 钢铁 水泥 煤 中国 发达国家3倍 5倍 6倍 25% 50% 30% 33% 40%—50%(1)表一、二、三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从经济常识角度看,上述问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常识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解决上述问题的看法。参考答案:1、C2、C3、C4、B5、D6、(1)①表一反映了2003—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②表二主要反映了2004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总额增长速度较快,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较小,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表注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投资率一直偏高,而消费率一直偏低,说明我国投资与消费发展不协调。③表三反映了我国能源消耗与发达国家相比过高,我国资源消耗占世界总消耗的比重较大。(2)①我国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加剧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投资增长过快,会导致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③消费率偏低,不利于国内需求的扩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3)①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当前投资和消费发展不协调的现状,我们必须立足于国情,在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我们要学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来合理控制投资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另一方面要努力扩大消费,逐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到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③价值观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所以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 ( http: / / www. / )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