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的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1)举例:SARS病毒、HIV、流感病毒等。(2)结构:仅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不具有细胞结构。(3)生命活动特点:专营寄生生活,所以只能利用活细胞培养基培养病毒。(4)生命活动的完成: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依靠单个细胞即可完成各项生命活动。3.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相互关系(1)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的生命活动 分析教材P2[问题探讨]和下列两则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1: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肝、肺等组织细胞,使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甚至导致人死亡。材料2: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首先发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而在八十年代初,证明该疾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在随后的十几年里,艾滋病以令人惊奇的速度在人群中流行开来。(1)根据材料1、2和教材[问题探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毒有细胞结构吗?由哪些物质组成?提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2)病毒能独立生活吗?怎样繁殖后代?提示:病毒自身不能独立生活,病毒通过复制繁殖后代。(3)病毒的生命活动具有什么特点?提示:病毒只能专营寄生生活。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分析教材P2[资料分析]实例1,探究下列问题:(1)草履虫除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提示:还能完成摄食、呼吸、排泄、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2)草履虫完成所有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提示: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3)根据上述分析,你认为病毒、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有什么关系?提示:二者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物质合成必须依赖于活细胞。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病毒及我们平时所摄入的H2O、蛋白质、糖类等营养物质也属于生命系统吗?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提示:病毒和H2O、蛋白质、糖类等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而病毒、H2O、蛋白质、糖类等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H2O、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组成成分。2.完成下列结构的所属层次(连线)第一组:第二组:一、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之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有细菌、单细胞藻类、草履虫、变形虫等;绝大多数植物、动物、真菌都属于多细胞生物。2.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1)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可完成摄食、生殖等各种生命活动。(2)多细胞生物由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等。(3)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只有在宿主的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活动。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内后,借助细胞的物质和结构进行繁殖,表现出生命特征。二、生命系统各层次间的关系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2.细胞→个体体现了高等多细胞生物个体的发育历程,同时也体现了生命进化历程,即由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3.个体→种群→群落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4.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体现了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提醒]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1)病毒虽然是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2)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植物体不具有系统层次。[例1] 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引起艾滋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绿藻、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只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分裂等多种生命活动C.缩手反射的完成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解析] A项错误,引起艾滋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均是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它们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B项正确,绿藻、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等均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分裂等多种生命活动。C项正确,缩手反射是高等动物具有的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D项正确,无论是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病毒,还是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它们的生命活动均要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才能完成。[答案] A[例2] 根据如图所示的显微结构回答:(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生物,都能完成运动、摄食、增殖等生命活动,由此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在一条小河流中,所有的衣藻构成________,绿眼虫和变形虫等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_,整条小河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以刺槐为例):叶肉细胞→叶→刺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分析回答有关问题:①以上生命系统中属于“器官”结构层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生命系统各个结构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小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看,一片刺槐林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析] 本题以细胞图像为载体,考查生命系统的层次关系。具体分析如下:[审]——提取信息信息a:由图知绿眼虫、变形虫均为单细胞生物。信息b:一条小河中所有衣藻为同种生物的总和,即构成种群;绿眼虫、变形虫等所有生物为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种群的总和,构成群落;整条小河包括生活在小河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生态系统。信息c:细胞是构成刺槐的最基本单位,刺槐叶是刺槐的营养器官,是器官水平。[联]——联系基础设问(1):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胞是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设问(2):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个种群的总和。设问(3):生命系统各个层次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层次。[答]——解题规范设问(1)重点强调绿眼虫、变形虫等生物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最后一空答“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不给分。设问(3)第①问要结合刺槐答题;第②问答“细胞”也给分。[答案] (1)一个细胞 单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3)①叶 ②叶肉细胞 ③生态系统[网络构建]填充:①细胞 ②组织 ③系统 ④种群 ⑤群落 ⑥生物圈?[关键语句]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5.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就无系统这个层次。6.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1.各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始终离不开的最基本生命系统是( )A.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等) B.生物圈C.细胞 D.生态系统解析:选C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完成复制增殖,表现出生命特征;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依靠自身单个细胞完成其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2.下列能完成一切生命活动的细胞是( )A.变形虫 B.人的红细胞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根毛细胞解析:选A 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都是由自身单个细胞来完成的;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已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单个的某种组织细胞只能完成某些细胞代谢。3.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生活、繁殖,主要原因是由于它( )A.结构太简单B.不能自主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C.不能运动D.没有消化系统解析:选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其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因为其体内没有酶和能量的产生部位,不能自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4.(北京高考)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解析:选B 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是细胞,排除A、C两项;因题中问的是“人体的结构层次”,故应在小于个体水平的层次范围,排除D项。5.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解析:选D 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是不同的,其功能也不相同。不同生物的每一种细胞或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都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烟草花叶病毒、HIV的生活和繁殖的场所必须是( )A.无机环境 B.富含有机质的环境C.生物体的细胞间质内 D.生物体的活细胞内解析:选D 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在病毒核酸的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质。离开活细胞,病毒就不能生存和繁殖,故病毒在细胞外的无机环境、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以及细胞间质内都不能生存和繁殖。2.下列有关甲型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型流感病毒有细胞结构,生命活动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B.甲型流感病毒有细胞结构,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C.甲型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生命活动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D.甲型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解析:选C 甲型流感病毒属于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但病毒必须在宿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细胞。3.下列均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的一组生物是( )A.蓝藻和噬菌体B.艾滋病病毒和草履虫C.SARS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D.乳酸菌和酵母菌解析:选D 噬菌体是细菌病毒。所有病毒均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4.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与细胞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人体发育的基础B.只有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子代方能获得亲代的遗传物质C.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可导致人体的生长D.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细胞的分裂必然导致人体的生长解析:选D 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分裂使其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其体积增大,可导致人体的生长。但细胞的分裂并不必然导致人体的生长,如生殖细胞的产生,就是为了繁殖后代。5.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四项各自对应的层次依次是( )①池塘中的一条鲫鱼 ②池塘中的所有鲫鱼③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④池塘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细胞、群落、种群、生物圈解析:选A 池塘中的一条鲫鱼属于个体水平;池塘中所有的鲫鱼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属于种群;池塘中所有生物,是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个体总和,属于群落水平;池塘包括生活在其中的所有生物及其所有生物生存的环境,属于生态系统层次。6.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 )A.单个细胞活动B.人体各系统配合C.神经细胞独立活动D.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解析:选D 膝跳反射是在各种分化的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密切配合下完成的,不是一个或一种细胞独立完成的,但也并不是人体各系统都参与了该反射。7.美丽富饶的钓鱼岛和钓鱼岛周围海域中所有的巴浪鱼,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分别属于( )A.生态系统和群落 B.群落和种群C.生态系统和种群 D.群落和个体解析:选C 种群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和,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是一个比种群更复杂、更高一级的生命系统层次;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钓鱼岛属于一个生态系统,而钓鱼岛周围海域中所有的巴浪鱼属于一个种群。8.若以图甲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对a、b、c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A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组织B 个体 种群 群落C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D 组织 系统 器官解析:选C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图中a、b、c三者的关系是依次由大到小相互包含,而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不同的种群组成群落,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符合这一关系。9.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没有关系,如细胞和生物圈B.组织、细胞等都是生命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生命系统各个层次是相对独立的D.生物的生活环境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解析:选A 生命系统分为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研究生命系统的生物圈或生态系统,不但要研究各种生物,还要研究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所以它们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10.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多细胞生物依赖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解析:选B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所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6分)某科研小组分离出完整的叶肉细胞,将一部分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将另一部分搅碎后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发现没有产生淀粉。(1)此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水平。(2)由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命系统中最大的层次是________,最小的层次是________,各种生物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解析:叶肉细胞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细胞水平,科研小组在探究过程中做了两组实验:一组是完整的叶肉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而另一组搅碎后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结果没有产生淀粉。通过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可得出细胞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结论。答案:(1)细胞 (2)完整的细胞是完成生命活动(或光合作用)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 细胞 细胞12.(14分)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自身所需要的一切生命活动。请完善下面探究草履虫对刺激反应的实验方案。(1)提出问题: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作出假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________作出反应,能________有利刺激,________有害刺激。(3)实验观察:准备草履虫培养液,放大镜,显微镜,3支滴管,镊子,4片载玻片,清水,肉汁,小盐粒。实验设计如表所示: 载玻片1号 2号 3号 4号 ①把每个载玻片中的两个液滴连起来,一段时间后,观察草履虫的变化,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镊子取少许小盐粒,放入3号载玻片左侧液滴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滴管取肉汁滴入4号载玻片右侧液滴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它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都是由一个细胞来完成的。答案:(2)能 趋向 躲避 (3)①均无明显变化 ②草履虫向右侧液滴运动 ③草履虫向右侧液滴运动 ④草履虫能通过运动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PAGE 9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1.低倍显微镜的使用程序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低倍镜观察。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选好目标:在低倍镜下将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调节亮度: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焦:缓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1.分类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1)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如细菌、蓝藻等。其细胞内的环状DNA分子主要存在于拟核内。(2)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其细胞内的DNA分子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3.原核细胞的结构(1)图甲表示的生物是蓝藻,图中[①]是拟核,[⑤]是核糖体。(2)图甲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3)图乙表示的生物是细菌,图中[②]是拟核,[③]是鞭毛,[⑤]是细胞壁。(4)图乙所示的绝大多数生物营腐生或寄生生活,为异养生物。(5)上述两图中共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糖体;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三、细胞学说1.建立者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2.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3.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一、显微镜的使用1.根据所学知识和对显微镜的使用,回答下列问题(1)仔细观察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说出二者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填表)镜头种类 有无螺纹 长度 放大倍数 视野大小、明暗目镜 无 长 小 大而亮 短 大 小而暗物镜 有 长 大 小而暗 短 小 大而亮(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还是面积的放大?提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3)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前,为什么需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提示: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小,若在低倍镜下不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在高倍镜下有可能找不到此物像。(4)观察写有“b”字母的玻片,你能看到的物像是什么?试总结物像与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提示:物像是“q”。实物旋转180°,与物像相同。(5)尝试做一做:若左眼注视着物像,向上、下、左、右四个不同方向稍微移动玻片,视野中的物像分别会向哪个方向移动?试总结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提示:物像分别向下、上、右、左移动。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调节显微镜视野亮度的结构是反光镜和光圈。(√)(2)换用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3)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比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大、数目多。(×)(4)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移动方向与实际物体移动方向相反。(√)(5)显微镜镜头脏了,可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拭。(×)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1.教材图示分析结合教材P9图1-4、图1-5,从细胞结构的角度,试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提示:统一性:两者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中都含有核糖体。差异性: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含有染色体,细胞质中还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真、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真、原核细胞中都有DNA,且都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提示:真核细胞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原核细胞中的DNA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3.常见的真、原核生物举例①蓝藻 ②绿藻 ③发菜 ④紫菜 ⑤硝化细菌 ⑥酵母菌 ⑦大肠杆菌 ⑧链球菌 ⑨草履虫以上生物中:(1)属原核生物的有①③⑤⑦⑧。(2)属真核生物的有②④⑥⑨。一、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1.显微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2.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1)目镜(无螺纹):呈负相关,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2)物镜(有螺纹):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3.物镜与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1)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2)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二、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的关系1.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的关系2.细胞的排列方式对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的关系的影响(1)视野中的细胞呈一行排列: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显微镜放大倍数成反比,如图1。(2)视野中的细胞呈充满排列: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如图2。三、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方向的判断1.成像特点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即物像与实物是倒置的,将物像旋转180°后与实物的位置相同。2.装片移动方向的判断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中实物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移动装片时,应按照同向原则,即物像往哪偏离就将装片往哪移动,就可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统一性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分类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区别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等统一性 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都含有DNA[特别提醒] (1)名字带“菌”字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等都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和核酸两种物质构成,不属于原核生物。[例1]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A.①③④⑤ B.⑥④③⑤C.⑤④③② D.⑥④⑤③[解析] 从图甲转为图乙,视野中几何图形数目减少,物像变大,说明放大倍数增大,是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的结果。使用高倍镜前,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答案] C使用高倍镜的“四字诀”(1)“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调至清晰。(2)“移”: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3)“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4)“调”: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例2]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填标号)。(4)B、E两类生物主要区别是:B类生物是________(选填“自养”或“异养”)生物。(5)在使用低倍镜观察图示A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转动目镜,异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不见了。这说明异物在________上。[研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性和统一性及显微镜的使用,解题过程如下:[审]——提取信息信息:显微镜下的图像显示,A、D为动物细胞,C为具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B为蓝藻细胞,E为细菌细胞。[联]——联系基础设问(1)可联系: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设问(2)(4)可联系: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蓝藻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大多数细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属于异养生物。设问(3)可联系: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是细胞,蓝藻和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可看作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设问(5)可联系:显微镜观察污物位置的判断方法。[答]——解题规范(1)设问(1)答“有无真正的(成形的)细胞核”也得分。(2)设问(2)中要看清问题是A、B两细胞都有的“细胞器”而不是“细胞结构”,答“细胞膜”不得分。(3)设问(3)属于单细胞生物的考查,答题时B、E均不能漏掉。(4)设问(5)答案要准确指出是物镜,只答“镜头”不得分。[答案] (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E (2)B、C 核糖体 (3)细胞 B、E (4)自养 (5)物镜1.生物种类的判断2.判断污点的位置(1)判断方法:移动法。(2)具体操作判断:①若移动目镜,污点随之移动,污点就在目镜上;②若更换物镜,污点随之消失,污点就在物镜上;③若移动装片,污点随之移动,污点就在装片上。[网络构建]填充: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④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⑤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等 ⑥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⑦动物、植物、真菌等?[关键语句]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在于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蓝藻、支原体等。3.细胞的统一性表现为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与遗传有关的核物质。4.英国科学家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5.细胞学说的主要观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6.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1.换上高倍镜后,不应出现的操作是( )A.调节光圈 B.调节细准焦螺旋C.调节反光镜 D.调节粗准焦螺旋解析:选D 换上高倍镜后,镜头离玻片标本很近,而粗准焦螺旋调节距离较大,易损坏镜头、压碎玻片标本。2.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试问其视野最暗的是( )解析:选C 根据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就越少,物镜也越长,视野就会越暗。由图像可知,C项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B.先用高倍镜观察,后用低倍镜观察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物镜上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解析:选A 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使用高倍镜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装片上。4.夏季,人们由于饮食不洁易引起腹泻,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痢疾杆菌。下列关于痢疾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B.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体C.具有细胞膜和细胞壁D.痢疾杆菌的DNA呈线型解析:选C 痢疾杆菌属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核糖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拟核,拟核中的DNA呈环状,其上无蛋白质,不构成染色体;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等结构。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和魏尔肖B.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解析:选D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6.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细胞的相似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________性。(3)甲、乙两细胞的不同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两种细胞存在________性。解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为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具有统一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细胞具有差异性,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核糖体而无其他较复杂的细胞器;真核细胞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答案:(1)甲 乙 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2)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 统一 (3)甲无核膜、染色体,而乙有;甲只有核糖体,而乙还有其他复杂的细胞器 差异(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使用显微镜时,将低倍物镜转成高倍物镜后,发现视野中物像模糊,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一般是( )A.将平面反光镜挽成凹面反光镜B.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C.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移动临时装片选择另外视野解析:选B 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出现物像模糊,此时应该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反光镜是用来调节视野亮度的;移动装片,只是看到不同范围内的物像;高倍镜镜头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小,所以一定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2.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解析:选A 物与像移动方向相反,该细胞的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则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3.在夏威夷发现两例“超级淋病”患者,其传染性可能会超过艾滋病,“超级淋病菌”属于引起淋病的一种球菌。下列有关“超级淋病菌”和艾滋病病毒(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超级淋病菌”的结构比HIV复杂,属于真核生物C.HIV感染人体后会破坏所有人体细胞而致人死亡D.为了获得大量的HIV,可以在体外用培养基进行培养解析:选A “超级淋病菌”和HIV分别属于原核生物和病毒,HIV营寄生生活,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能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存活,HIV感染人体后主要破坏人体的淋巴细胞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最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4.用显微镜的1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个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时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最少( )解析:选A 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离装片的距离越近,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5.用低倍镜观察某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转动物镜后,异物也不动。这说明异物可能在( )A.目镜上 B.物镜上C.装片上 D.反光镜上解析:选A 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反光镜上的异物可以降低光照强度,不会出现在视野中。6.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 )A.大肠杆菌与蓝藻 B.大肠杆菌与病毒C.大肠杆菌与酵母菌 D.酵母菌与病毒解析:选B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7.黑藻和蓝藻都是藻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在细胞结构上存在的根本区别主要是( )A.是否有DNA B.是否有核膜C.是否有细胞膜 D.是否有核糖体解析:选B 黑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8.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下列科学家与其观点不相符的是( )A.虎克观察木栓组织,并命名细胞B.列文虎克观察红细胞、细菌等,并命名细胞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是动植物的构成单位D.魏尔肖提出细胞分裂产生细胞解析:选B 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观察细胞,但没有命名;虎克首次观察到了木栓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魏尔肖提出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二、非选择题(共26分)9.(8分)图A为蓝藻细胞结构示意图,图B为水绵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1)与水绵细胞相比较,蓝藻细胞由于[ ]________上没有________,因而属于原核细胞;水绵细胞由于具有[ ]________,而属于真核细胞。(2)在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中,它们共有的结构有[ ]和[ ]________、[ ]和[ ]________、[ ]和[ ]________,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________。(3)由于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属于________生物。解析:水绵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水绵中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蓝藻没有,二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二者属于自养生物。答案:(1)[①]拟核 核膜 [⑧]细胞核 (2)[③] [?]细胞壁 [④] [⑩]细胞膜 [⑤] [⑥]核糖体 统一性 (3)自养10.(18分)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如图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比较,二者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序号);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幽门螺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沃伦和马歇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慢性胃炎活体标本时,意外地发现了某种细菌,而且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而在正常的胃窦黏膜中则无这种细菌。他们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关于慢性胃炎病因的假设。该假设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培养该菌过程中,发现了在某种细菌(简称W菌)的周围,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W菌接种在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W菌,在此培养基上再培养幽门螺杆菌,结果是幽门螺杆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繁殖。①据材料分析,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造成W菌周围的幽门螺杆菌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原因最可能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参照上述材料设计实验验证①中的假设。A.方法步骤:a.制备培养基: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的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b.设置对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接种幽门螺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培养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实验假设是由发现的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而定。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对照和单一变量的原则。答案:(1)1、2、3、5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慢性胃炎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关 (3)①W菌产生了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物质 ②A.b.在甲培养基上接种W菌,乙培养基上不接种W菌,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甲培养基上的W菌 c.在甲、乙两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幽门螺杆菌 d.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 B.甲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繁殖,而乙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不受抑制,正常繁殖PAGE 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9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高中生物第1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