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导学案【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爱国主义在实际行动中的表现有哪些?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4.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学习过程】(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及时巩固: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 )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民族精神是B.民族精神的作用:2.中华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1)是中华民族 。(P71)(2)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P76)(3)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P81)◇及时巩固:中华民族精神是( )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1)A.形成:B.作用:(2)爱好和平A.古代:B.当代:◇及时巩固: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 )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勤劳勇敢A.表现:B.作用:(4)A.含义:B.作用:(5)核心是◇辨别:下列事例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一种内涵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D.河北承德普陀宗乘庙里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石碑。E.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及时巩固:“大禹治水”是孺皆知的故事,大禹一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典范。这说明( )A.自强不息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梢神力B.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C.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5.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它贯穿民族精神的 。B.爱国主义不是 ,而是 。在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 的要求,也有 的具体内涵。C.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 本质上是一致的。D.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E.爱国主义表现在实际行动中,主要有◇及时巩固: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 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 ”这说明(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及时巩固:钱学森等一些科学家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这些海外学子身上体现的精神是A、团结统一的精神 B、勤劳勇敢的精神 C、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爱社会主义的精神(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及时巩固: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内容是:B.突出表现:(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A.内容是:B.突出表现:◇及时巩固: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人上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大精神。对载人航天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A.载人航天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B.载人航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突出表现C.载人航灭精神是航天工作者独有的精神财富D.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巅峰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A.必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 ,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 ,必须更高地举起 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 极为重要的任务。B.重要性: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探究思考: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便于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结合材料回答:①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②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及时巩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及时巩固: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及时巩固: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我们必须( )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③借鉴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 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抗侵蚀能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途径)(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及时巩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A.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C.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5.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A.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B.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 、 和 ,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及时巩固: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B.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工作者特别是英雄模范人物的职责【构建体系】提示: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归纳。【难点点拨】1、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1)区别①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②民族文化:民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活的,以血缘或密切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具有共同语言、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而所谓民族文化,就是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③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联系: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2.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之间的联系【疑点探讨】【典型例题】1、(2007年高考政治试题,海南卷)“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2007年高考政治试题,海南卷)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8.3泰州期初联考)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C.“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4.(08苏北四市二模)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5.(08盐城二模)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礼仪为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6.(08通州六模)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主要体现了 的民族精神。A.爱好和平 B.勤劳勇敢 C.自强不息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从以上引述中可知, 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 )A 团结统一 B 爱好和平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 本质是一致的( )A 维护祖国统一 B 爱社会主义C 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D 建设祖国、繁荣祖国民族精神具有实践性和发展性。不断发展着的实践是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从而富于生命活力的最终根源。据此回答6—7题。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 、鲜明的 和 ( )A 民族性 时代性 先进性 B 民族性 改革性 创新性C 传统性 时代性 创新性 D 传统性 改革性 先进性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为( )①雷锋精神 ②“两弹一星精神 ③大庆精神 ④ 抗洪精神 ⑤载人航天精神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5、下面对民族精神理解错误的是( )A 弘扬和培育民族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B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C 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民族精神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6、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的诗句或典故是 (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②“业广唯勤”③“天道酬勤” ④“不畏强御” ⑤“礼仪之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7、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③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⑤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之魂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8、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这里的民魂是指 ( )A、中华民族精神 B、爱国主义精神 C、民族文化 D、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9、9月6日晚8时,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巴蕾女孩”李月,盲人歌手杨海涛的演唱,残奥会独特的点火仪式,都表达了中华民族 的民族精神内涵。 ( )A、爱国主义 B、勤劳勇敢 C、自强不息 D、团结统一10、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体现了一种宏大的精神力量。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1、中国传统道德中包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见贤思齐的自律精神,以及勤劳俭朴、自力更生、诚实守信等等,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道德遗产。这说明 ( )A、中国传统道德没有精华与槽粕之分B、在当代,民族精神得到了丰富和发展C、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12、2008年1月24日,华龙网报道,来自云阳的11名人大代表联名提议设立三峡移民精神纪念日。三峡移民精神是三峡库区的干部群众以及全国人民在整个三峡移民工作中共同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这表明 ( )A中华民族精神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中华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C、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惧进、不断发展的D、中华民族精神无论何时何地表现都是一样的13、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期间,遭到少数“藏独”分子和一些反华势力的干扰。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与全国人民一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并诠释了新时期爱国精神的新内涵,不畏强暴,用瘦弱的身体捍卫奥运圣火的金晶,以精彩演讲回应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不实报道的留学生李洹等。这些精神和热情说明 ( )A、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不是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C、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D、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14、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航天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A、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B、逐步实现民族精神的全球化和一体化C、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分化其他民族文化D、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15、200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栽人航天工程实施16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凝结着航天航天战线几代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部队官兵的心血和智慧。他们建立的历史功勋 ( )①生动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②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 ③说明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④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6、2008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9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样做 (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②有利于更高的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③有利于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 ④能直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树立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铸就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撑,激发引领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这有助于 ( )①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③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④展示民族形象,增强综合国力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二.简析题18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到我国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占据了部分人的头脑。有人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请你对这句话进行评析。19.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吉祥物“福牛乐乐”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诠释着丰富的奥林匹克精神,蕴涵着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残奥运动员奋发向上的品格以及北京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形成完美的结合。选择“福牛乐乐”作为残奥会的吉祥物,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请简要回答材料及我们传统上对牛的褒扬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方面。(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七课参考答案例题部分:DCBDDD课后练习:单项选择题DBADD ADACC CCADCC D18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目的之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4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3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3分)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19(1)①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②爱好和平的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北京残奥会“融合、共享”的理念体现了爱好和平的精神。③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牛历来被认为是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吉祥物“福牛乐乐”也蕴涵着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