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对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密集出台的思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届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对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密集出台的思考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届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对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密集出台的思考
材料一:因美国罗曼公司破产导致的金融风暴迅速在全球蔓延,各国股市暴跌。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宣布,面对金融危机,中国不能置身事外,中国愿采取合作和务实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共商应对。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10月8日,中国政府宣布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三率”齐降是我国近9年来首次,表明中国政府维护市场稳定的坚强决心。
10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并指出信心是克服困难的力量的源泉。
材料二:从美国到中国,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经济寒冬的呼啸声正在愈刮愈烈。如何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已经成为决策层面临的首要问题。2008年11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对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表一 财政、货币政策密集出台
( http: / / www. / )
表二 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 http: / / www. / )
材料三: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近日出台了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国际社会对此纷纷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中国推出的救市计划既可以拉动内需,还有助于平衡全球经济增长,达到了内外兼顾、多方共赢的效果。
【角度点拨】
1、经济生活角度:
⑴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因为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其弱点和缺陷。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尊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是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资源配置体系。要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续地发展,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⑶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于段之一。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的具体体现。
⑷银行的作用:(1)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2)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3)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⑸储蓄的作用:(1)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2)调节货币流通。(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⑹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的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生活与哲学:
⑴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这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⑵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⑶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⑷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⑸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对立——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巩固演练】
10月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10月1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务院也决定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是中国货币当局充分考量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之后作出的有力“亮剑”!可以看成是全球央行联手应对动荡金融形势行动的一部分 。回答1~3题。
1.上述举措体现了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 B.金融手段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2.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C: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D.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的不足
3、上述材料体现的辨证法道理:
①因果联系 ②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④物质决定意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侵袭,各国央行也纷纷出台救市举措,全球新一轮降息行动正在展开。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疲态渐现,国内市场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经济减速风险日益增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国国内市场巨大,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市场流动性也比较充裕,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内金融机构持有的海外投资产品有一定损失,但从金融机构整体盈利状况来看,损失占比很小,风险可控,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整体造成太大影响。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这场金融危机的发展演变及带来的影响,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适时灵活地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应对,也希望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和国际金融危机,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议是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市场作用的消极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暂免征收利息税,有利于增加个人储蓄存款收益,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充分体现了政府让利于民,改变政府与居民之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努力,是保障民生,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促进总量平衡,才能做到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①“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侵袭,各国央行也纷纷出台救市举措,全球新一轮降息行动正在展开。”体现了因果联系。②“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疲态渐现,国内市场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经济减速风险日益增大。我国国内市场巨大,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市场流动性也比较充裕,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体现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全面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想问题、办事情既要看到内因,又要重视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内金融机构持有的海外投资产品有一定损失,但从金融机构整体盈利状况来看,损失占比很小,风险可控,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整体造成太大影响。”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主流,不能忽视支流。⑤“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适时灵活地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应对”,体现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物质决定意识、从实际出发。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 提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