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共关系让历史的恩怨从此化解——国共关系的曲折经历?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庞友海 (409000)?一、背景材料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强调: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变化的形势下,我们两党应该深入体察两岸同胞的所愿所想,深入把握两岸关系以及世界大势的发展趋向,以积极的作为向两岸同胞展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希望,向世界表明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妥善处理彼此的矛盾和问题,共同争取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景,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胡锦涛指出,你们的来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两岸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从你们踏上大陆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一步,既标志着我们两党交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我们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心和诚意。我们共同迈出的这一步,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二、知识整合㈠国共关系的演变1、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间:1924年1月~1927年7月15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是合作开始的标志。原因: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敌人——列强和封建军阀。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国共两党都意识到必须结成同盟军;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共产国际的推动是合作得以实现的外部因素。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将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结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随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党完全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所掀起的国民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航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这些都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2、国共十年对峙时间:1927年8月1日~1936年12月。国共对峙:针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共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针对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中共领导了反“围剿”;在江西瑞金成立苏维埃政权与国民党反动政权相对峙。影响:中国陷入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对峙结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国共十年对峙的结束。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统战政策的影响和抗日民主运动的推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引起国民党爱国将领的不满,使国民党内部产生了分化(以西安事变为代表)。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间:1937年9月~1945年8月。目标:打败日本帝国主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再次合作。方针政策:①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③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④1939年,中共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⑤1941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三、三制”原则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结果: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不断制造磨擦,但由于主要矛盾的制约和中共采取既团结又斗争,在斗争中求团结的策略,使国共合作一直坚持到抗战取得最后胜利。4、合作的破裂和双方的决战时间:1945年8月~1949年10月。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一方面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为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等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内战: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政府撕毁,这次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尝试化为泡影。蒋介石在作好内战准备后,国民党挑起内战,国共双方兵戎相见,1947年国共关系完全破裂。中共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展开了战略反攻,并取得大决战的胜利,蒋介石败逃台湾。5、国共的长期对立时间:1949年10月~1979年1月。原因:阶级利益的不同;外国反华势力的影响。表现:政治上对立;军事上解放军对金门等岛屿进行炮击;台湾与大陆长期隔绝。影响: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6、国共关系的缓和时间:1979年1月以后。原因:中共提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台独”势力嚣张。表现: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时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②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主张举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平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④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⑤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4月26日访问大陆。29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与连战主席举行了正式会谈, 实现了6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对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㈡能力提升1、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在民主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演变,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或合作或对抗,是受多种因素所制约的。主要有:①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②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之间关系的破裂,走向敌对。2、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之处①斗争的目标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合作的斗争目标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②参加力量不同:第一次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第二次包括除汉奸、卖国贼外的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团体及海外华侨,更具有广泛性。③历史地位不同:第一次合作时两党都是在野党,国民党只有小块根据地和不十分巩固的政权及少量军队,共产党既无政权又没有军队,两党共同为国民革命胜利而奋斗;第二次合作时,国民党成了执政党,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政权和军队,还有自己的根据地,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限制与共产党的反限制斗争,一直贯穿始终。④合作方式不同:第一次合作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了党内合作的形式;第二次合作时,未形成共同纲领和固定组织,采取了党外合作的形式。⑤政治纲领不同:第一次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只有《国共合作宣言》,没有共同的革命纲领。⑥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虽有矛盾和斗争,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胜利,完成了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使命。⑦国际条件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虽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支持,但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反对中国革命,反对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由于英美同日本矛盾日益尖锐,也支持中国全面抗战,支持国共合作。三、真题回放及对2006年高考的预测在2005年的高考试题中,分别考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建立标志、巩固统一战线的措施”(全国文综Ⅲ),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北京卷),中共准备联合国民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声明(广东卷),大革命的影响、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及30年代中共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方针政策及其变化,处理西安事变的方针及其原因(江苏历史卷),国民政府北伐、国民革命失败原因、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时的战略反攻、新三民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江苏文综卷)等。这部分内容之所以成为高考命题的重头戏,是因为:统一战线是民主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国共关系又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对这段历史的总结和反思可起到历史学科所特有“史鉴”作用。随着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国共两党共同努力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使国共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一直注重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倡导学以致用的文科综合,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将会有所反映。2006年,是北伐战争80周年、西安事变发生70周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60周年等的纪念年,这些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应该成为高考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关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关系要引起重视。近年来,史学界的有关权威专家大声呼吁,要改写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些常常都是有经验的高三老师如获至宝的重要信息。四、试题设计近代史上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有过两次合作,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1—3题。1、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战争不到一年,便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这主要是由于:( )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②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③北伐军广大将士的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④蒋介石忠实执行孙中山先生所制定的政策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2、国共两党的第一、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主要是由于:( )A、两党最高革命纲领一致 B、两党面临共同斗争任务C、得到外部力量帮助 D、两党的矛盾得以妥善解决3、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以下关于两个战场的作用及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是抗日的主力,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企图 ②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都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了抗日的主力 ④在抗战后期,国共两党以内部斗争为主,抗战为辅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后期两个最重要的政党,国共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近代后期中国政局的发展。据此回答4-7题4、蒋介石的内战政策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西安事变发生后,包括共产党的一些高级将领都主张杀掉蒋介石以谢国人。但中共却作出了和平处理的决定,其原因是:( )①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 ②避免在中国发生更大规模的内战,有利于抗日 ③事变当事人张扬的目的是逼蒋抗日,并不是要置蒋于死地 ④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事变,积极营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重庆谈判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以下是协定规定的内容,其中得以实现的是:( )A、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C、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D、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6.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这个弯路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应该加入联合政府 B.中国应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中国应该实现民主与和平 D.中国应该逐步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7、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斗争求团结,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典型事件有:( ) ①中国共产党三大口号的提出 ②皖南事变后中共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 ③百团大战的进行 ④“三三制”原则的实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国共关系是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各图并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图5)跨越海峡两岸的历史性握手试问:⑴图1、图2、图3、图4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结果怎样?⑵从上面五幅图,概括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过程。影响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⑶图5中历史性的握手相隔了多少年?这次历史性握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⑷从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可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参考答案:1B、2B、3A、4D、5B、6B、7A8、⑴图1: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结果: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起来。图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结果: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大革命失败。此后中共走上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道路。图3: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共走上合作抗日的道路。结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图4:抗战结束后,迫于国内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加之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中共派毛泽东、周恩来等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结果:签署了《双十协定》,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⑵过程:合作—敌对—再合作—再敌对—打破僵局,出现历史性握手。影响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主要矛盾的转化;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⑶60年。原因:大陆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政治日益开明,对台湾同胞产生了吸引力;大陆巨大的市场潜力越来越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依赖;同是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感情是双方能走在一起的根本原因;台独势力活动猖獗促使双方加强合作,共同抑制分裂势力,以确保两岸的和平。⑷启示: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