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政治考试热点试题大集结2就业问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年高考政治考试热点试题大集结2就业问题

资源简介

09年最有可能考的热点试题大集结( 二)就业问题
【热点阐释】
1.努力扩大就业:①现状:人口多、压力大,将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②内涵:就是使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2.努力扩大就业理论依据  
⑴经济学依据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因此要“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②市场经济平等性和开放性要求,必须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  
③市场自身有其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以引导劳动者充分就业。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就需要就业和社会保障,提高人民生活。  
⑤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基本权利,需要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来维护权利的实现。  
⑥是维护社会公平的要求,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⑵哲学依据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关注民生、就业问题,以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物质决定意识,努力扩大就业的决策就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  
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的,需要国家通过一系列就业政策,维护并促进社会发展。  
④部分影响整体,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因此要重视就业问题,积极促进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⑤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所创造的良好环境。  
⑶政治学依据  
①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要关注民生、扩大就业。  
②由中共的领导地位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扩大就业也是中共性质的要求。  
③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依法享有就业等经济权利。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劳动者平等的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国家有义务保障公民劳动和就业权利的实现。  
⑤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生活保障体系,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  
3.怎样扩大就业.  
⑴经济学观点  
根本措施是立足于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
①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劳动者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②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就业的引导。  
③多渠道开辟就业门路。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要积极开发社区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就业岗位,还要积极发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三是调整企业结构,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继续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四是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五是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和就业方式变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并通过发展劳务派遣、就业基地等组织形式为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六是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对内鼓励跨地区劳务协作,对外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④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从法律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⑤ 改进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培训。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
⑵哲学观点  
①坚持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国家和劳动者要做出不懈努力。  
②矛盾是普遍的,党和国家直面就业矛盾,并积极寻求矛盾的解决。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就业援助制度等就是针对不同的群众采取的政策。  
④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各种就业与保障政策,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社会的发展。  
⑤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⑶政治学观点  
①坚持中共的领导,加强中共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  
②国家机关要积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扩大就业。  
③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解决就业和生活问题。  
④中共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遵循规律自觉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扩大就业的意义。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构建和谐社会。
【典型试题】
1.阅读下列表格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表一 近5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340 408 495 559 611
注: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左右,2008年还有150万大学生毕业生等待就业。
表二 我国2008年的人才供需对比
硕士生及其以上 本科毕业生 大专毕业生
用人单位的需要情况 19% 47% 35%
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17% 67% 26%
注:按照目前我国的统计标准,大专毕业生及其以上的视为人才。
表三 对3000名2008年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首选地 沿海发达地方 中部城市 西部和北部地区
74.8% 25.2% 2%
首选单位 传统的白领 传统的蓝领 新兴
71% 27% 2%
注:我国每年大约有大专以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1.7-2.1亿人。
材料:2009年1月7日,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四)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五)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七)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1)上述表格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 (6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观点,结合上述表格和材料谈谈应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8分)
【答案】 1. (1)特点:① 从表一得出,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总供给大于总需求。②从表二得出,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太多,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却很大。本科毕业生的供给过多,专科生的供给不足。③从表三得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转变。
(2)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利益。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应该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科学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推动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劳动者就业观念更新的培训力度。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劳动者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者个人应该更新就业观念,树立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及多种方式就业观念。④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条件,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大学生可以到城乡基层就业和积极自主创业。
2.阅读下面两则招聘启事,回答有关问题
( http: / / www. / )
(1)如果你是应聘者,你愿意到哪家店工作?为什么?(3分)
(2)从这两则招聘启事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劳动者就业的方式是什么?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你应作好哪些准备?(5分)
【答案】2.(1)答案一:选择A店:没有竞争,收入稳定,无风险,工作无压力,比较舒适;答案二:选择B店:多劳多得,有竞争性,能锻炼人,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两种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可给分)。(3分)
(2)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应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的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5分)
3. 40.(17分)材料: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国家提倡大学生实,
行自主创业,然后在创业中出现"100人创业,95人死掉或受伤,只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
地走过去”是大学生创业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广受争议.对大
学生而言,自主创业的进取精神令人钦佩,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大
学生在创业时,要有足够的“杭击打”能力,要做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大学生创业
的过程中,忽略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好高鹜远,眼高手低.或者一味地抛弃过去人
们创业中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或者一味地信赖于人们过去的经验走不出传统的圈子。
因而出现创业不创新,创业难成功的局面。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运用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大学生创业为什么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8分)
(2)请从创新观的角度出发,提出大学生创业成功需要注意的问题。(9分)
【答案】(l)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学生虽有较高的理论知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满腔的热情,然而存在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不足等弱点和缺陷。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义认识不足,支持不够,导致大学生在创业中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认识不足而失败。(4分)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一些大学生好高鹜远,眼高手低,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忽视量的积累,导致创业失利。(4分)
2)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书本知识,但同时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能完全相信书本知识和否定传统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4分)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敢 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大学生在创 业的过程中要能夹波过去人们创业中的传统思维,根据实际情况的交化,寻找新的思路,开发新的境界。
4. 材料一:2008年11月13日上午,在杭州火车站售票大厅前的广场上,某报记者采访了一群准备回家的农民工。
记者:“过年还早呢,怎么回家了 ” 农民工:“工厂关门了,没活干了。”
记者:“怎么会没活干呢 ” 农民工:“听说是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
记者:“为什么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会让你们下岗 ” 农民工:……
(1)请你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帮助农民工回答记者最后的提问。(6分)
材料二: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2008年11月27日,中央政治局就当前经济形势和2009年经济工作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12月8日至10日。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对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周密部署。会议确定的相关经济目标,要待国务院拟定《政府工作报告》并于2009年3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过后正式实施。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党是如何执政的。(6分)
材料三:“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中国信心”曾经让我们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危机,也一定能够让中国经济经受住“金融海啸”的严峻考验。
(3)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增强“中国信心”。(4分)
(4)金融危机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请运用辩证法知识,任选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实现转“危”为“机”。(6分)
【答案】4.(1)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2分)②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风暴,中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2分)③少数企业受此影响而倒闭,导致工人下岗。(2分)
(2)①党坚持科学执政。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2分)②党坚持民主执政。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分)③党坚持依法执政。会议确定的相关经济目标要通过法定程序后才正式实施。(2分)
(3)①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1分)②增强“中国信心”能够使中国人民在困难和危机面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分)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1分)④提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和危机的勇气和信心。(1分)(考生若从文化生活其它角度回答,如:“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国的综舍国力”等,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在“危机”面前要充满信心,同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实现转“危”为“机”。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条件下相互转化。面对当前金融危机,我们要创造条件,促进从“危”向“机”的转化。③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我们要具体分析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采取措施,促成“危”向“机”的转化。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我们要立足实践,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寻找解决“危机”的新思路,实现转“危”为“机”。(考生只要回答其中2点即可,每点3分,共6分。)
招聘启事(一)
晨光器材厂A店现招聘业务推销员若干名,推销健身器材。
要求:思想品德好,身体健康,大专以上学历,懂英语,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每天60元
招聘启事(二)
晨光器材厂B店现招聘业务推销员若干名,推销健身器材。
要求:思想品德好,身体健康,大专以上学历,懂英语,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底薪,每天45元。另外每推销一套健身器材,可提取10元作为酬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