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利和义务说课稿参加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权利和义务说课稿参加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资源简介

政治权利和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说课稿
西安市五环中学 洪锋
2009年4月2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请您批评指正。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政治生活》这本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线索来整合课程内容、阐述政治理论的,所以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是学习政治生活的入门钥匙,可为后面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知识基础。本单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主观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这一框是对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以及民主权利广泛性、真实性展开的进一步分析,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通过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的,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民主广范性的具体体现。所以本框知识可谓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内容
本框主要介绍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等知识。
3.三维目标
1、识记目标: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原则
2、能力目标:理解“法无禁止即自由”,明确法律与自由的关系。初步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3、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知道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参加政治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依据:一方面这是课程标准要求阐述的重要知识点,另一方面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公民正确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难点: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依据:由于知识点本身理论性强,较为抽象,而高一学生的知识层面是有限的,容易将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中的“守法”平等和“立法”平等、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和绝对的平均主义等知识混淆,所以教学中将有一定难度。
5.课时设计
1课时
二、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所以授课前要对学生有所了解。高一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见解,但容易片面;能谈出一些政治现象,但由于缺乏一定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方面的实践,理论基础单薄,很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但他们有热情,渴望参与,希望被尊重,这将利于在课堂上生成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2、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仅要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要力求贯彻并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导”的教学观,做到注重平等性。在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其实因材施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所以课堂问题设置要区分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需求;注重开放性。背景资料、问题的设置及解答的途径都要有开放性,从而为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视野,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材;注重实践性。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3、教学方法:结合学情分析,为了突破重、难点,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具体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①情景教学法。在导入新课及知识点过渡时,通过情景设置,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②直观演示法。如在突破“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重点知识时,可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增强学习效果。
③讲授法。如在“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等难点知识时,由于理论性强,可采用系统讲授的方法。
④归纳法。如在讲解法律和自由关系时运用,便于知识成体系、透过现象看本质。
⑤实践教学法。在不同环节设置课堂探究,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学法具体如下:
①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突出重点,加深记忆。
②集体讨论法:团结协作,提高兴趣。
③自主探究法:积极思考,增强理解。
④悬念法:带着问题,集中精力,认真听课。
⑤总结反思法:课后总结,巩固新知。
四、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民主,和对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专政。利用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探究本课的重点知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最后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点评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探究“政治自由” “监督权”在突破本课重点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本框题的第二个知识点“公民的政治性义务”,通过图片展示体现出来(简单了解即可)。
在第二个知识点“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的处理上主要采用多媒体图片和讲述相结合已突破本课的难点知识“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及“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及布置作业。(7—8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布置作业主要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当堂练习)
4、板书设计: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加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一)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二)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二、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
(一)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二)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三)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五、课后反思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稍作调整,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2、教学策略的选用 运用了“课堂学习 你来辩” “课堂学习 你来析” “课堂学习 你举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政治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运用,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3、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不足 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够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高中课容量大、内容抽象,需要讲解的地方多,时间比较紧张,不利于学生活动的大面积展开,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既照顾到学生活动又能将知识讲清的两全其美的教学艺术。
PAGE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