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免费资料)2009年高考政治三轮冲刺专题教案: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特别免费资料)2009年高考政治三轮冲刺专题教案: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年高考政治三轮冲刺专题教案
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一、热点背景:
2008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将大幅提高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民的盈利空间已经微乎其微,这项政策应时而生,成为了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的一项重大策略。2008年,发改委多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但目前我国粮食价格总体水平依然不高,与国际粮价相差甚远。从明年开始实行大幅度的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策略,是国家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力度的具体体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但是,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都不高,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业生产能力下降。近年来,粮食价格虽然上扬,但农用市场资料价格涨幅更大。2007年以来,在粮食收购价格上涨不过5%的情况下,化肥价格上涨幅度大部分在50%-72%之间。农民种粮基本上无利可图。2008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累计涨幅近70%。全球粮食供应面临危机,有28个国家出现粮荒,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35年来的最低。这些因素带动了世界粮食价格总体水平大幅上涨,这可以看成是带动我国粮价上涨的外因。
二、创新试题:
(一)选择题
1.发改委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最高幅度达15.3%。这一现象表明我国财政
①进一步向农村倾斜,支农惠农
②使国家用于积累的部分减少
③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④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可以
①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 ②提高农民种粮食积极性
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④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关系的经济学依据有
①生产决定消费 ②消费决定生产
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④生产是消费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这体现唯物主义道理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发展的观点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一分为二的观点
(二)非选择题
5、材料一:12月1日发展改革委发布: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5250亿公斤、创历史最高记录,这将是我国近40年来第一次实现连续五年粮食增产增收,增强了人们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信心。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由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文件中提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广大农民幸福安康,必须尽快惠及全体农民。文件指出,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材料三: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措施,将全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向更高目标前进。
(1)结合材料一和图1、图2,请说明国家为什么重视粮食生产?
(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3)从哲学上思考,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4)请用党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
6、 材料一: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1978年至200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材料二:农村改革成为农民增收动力源:农业部有关人士分析说,农村改革初期的核心内容就是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这也是当时农民收入高速增长最深刻的原因。农产品价格的放开使农民从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明显增加。乡镇企业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而且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  
材料三:今后仍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农民依法以转包、转让等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和财产性收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征地补偿机制和安置办法,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妥善清理化解乡村债务,重点化解农村义务教育的历史债务。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
(2)结合当前实际,请你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再提建议?  
7.材料一:中国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5.5亿吨,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 2005年上升到4.7亿吨,今年估计产量在4.7亿吨左右,但增长幅度趋缓。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投入劳动力不足且质量低下,农业产业利润低,资本不愿进入,农业单产下降、经营粗放等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我国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大会与会各国农业部长中第一个发言。他指出,近年来,各国政府、国际社会为世界粮食和农业发展、消除饥饿和贫困共同协作,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新的成效。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孙政才部长提出以下建议:……发达国家采取更切实的行动,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和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实现全球减少饥饿和贫困的目标。孙政才部长表示,中国在努力实现自身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同时,重视农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和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将秉持承诺,继续推动“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的“南南合作”,以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的有关承诺措施的落实。孙政才部长高度评价了FAO在世界粮农领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他指出,中国政府愿与全体成员国一道共同努力,促进FAO健康发展、提高效能,使之为促进世界农业发展和改善世界粮食安全状况做出更大贡献。  
材料三: 2008年10月9日 至12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回答: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为我国粮食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国际社会和我国对外政策的有关知识的?   
(3)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划线部分的认识?  
三轮冲刺之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参考答案
1.解析:本命题中②与题干无关,其余都对。选C。
2.解析:本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意义,选D。
3.解析:本命题②④叙述错误,选C。
4.解析:选A,其它属于辩证法观点。
5、(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吃饭问题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立足国内;我国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消费会越来越高,其中绝大部分要靠粮食转化,从而对粮食的消费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从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社会稳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必要支持,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手段;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所以我们必须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因此我们的党、政府始终关注民生,维护农民利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农村改革发展的方向;才能协调各方面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为农村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6、(1)①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保障。农村经营制度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是资源配置有效方式。农村改革为市场化为取向,突破了传统的计划体制,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  
③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弥补市场的不足,促使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改革和系列价格政策,促进了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增加了农民收入。  
④乡镇企业大力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2)面对当前实际,如下措施有利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  
①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定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方针,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支农惠农政策。  
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③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转变。
④增加对农业的物质和资金投入,为农业持续发展,农民增收提供物质保障;
⑤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⑦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⑧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7、(1)①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②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耕地使用效率,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关键要靠科技,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④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对农业资金和物质的投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
⑤加强宏观调控,提供政策、信息服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2)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面对全球粮食问题,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共同努力,取得了新成就。  
②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和发展问题的有准备途径,孙部长建议发达国家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经济上相互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③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促进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条主线,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④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发展经济、政治等方面交流的纽带,是争取世界和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⑤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为宗旨和目标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①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我国农业又面临着人口多,土地少的具体国情,坚持“不得改变土地用途”有利于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搞好粮食生产,维护粮食安全。  
③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坚持“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权益”有利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共同富裕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