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免费资料)2009年高考政治三轮冲刺专题教案:构建和谐世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特别免费资料)2009年高考政治三轮冲刺专题教案:构建和谐世界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年高考政治三轮冲刺专题教案
构建和谐世界
一、热点背景
2008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俄国与格鲁吉亚战争,泰国政局动荡,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性袭击事件,希腊发生严重的骚乱,索马里海盗猖獗,巴以冲突加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应对目标也从之前主要针对金融市场转向拯救实体经济,全球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相继出台。全球加强了合作,寻求对话和合作的会议相继召开·····。
2008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了题为《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新年贺词。胡锦涛指出,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加强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方面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中国要积极地发展双边的、多边的经济贸易关系。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美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等体现了这一道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造成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加强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积极推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二)政治生活方面
1.国际关系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和冲突的根源。
2.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理念符合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是一致的,充分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本质要求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已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
3.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在和谐世界中,各国内部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各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基础之上。
4.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它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支持联合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主导作用,倡导对话与合作,反对动辄施压动武。
5.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国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体现了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举办亚欧会议,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积极推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APEC建设,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三)生活与哲学方面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和推进作用。和谐世界理念是基于对当今国际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而提出的,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必将推动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必将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2.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同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体现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坚持国家和谐与世界和谐相结合,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相结合,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这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新主张根植于中国5000年的文化基础,是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创新。
4.坚持矛盾分析法。国际安全形势稳定,但局部地区动荡不安;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但分歧和竞争明显加剧;不同文明交流加深,但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这些情况体现了对立统一观点,也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妨碍国际关系民主化,恐怖主义和极端思维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全球发展不平衡,这些因素的存在说明和谐世界的实现是充满曲折的过程。
三、创新练习
2008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新年贺词。胡锦涛指出,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加强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回答1~2题。
1.和谐并不是同一,它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这说明 ( )
A.矛盾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中国倡导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新理念 ( )
A.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B.是由我国的国家职能决定的
C.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D.是由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决定的
从和谐中国到和谐地区、和谐世界,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一个文明古国选择的和平发展之路。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致力于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我国之所以将“和谐”理念由国内延伸到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中,是因为 (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D.外因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4.下列关于“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③构建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中国的重要内容④构建和谐中国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决定因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于2008年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亚欧会议实现第二轮扩大后45个成员领导人的首次聚会。据此回答5~7题。
5.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成功举行 ( )
①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 ②说明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③是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的成功实践 ④说明亚欧各国之间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胡锦涛指出:面对新的时代要求,亚欧双方应该进一步利用好这一平台,加强对话,扩大共识,增进信任,深化合作。这说明 ( )
A.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基本国策 B.对外开放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的国际义务 D.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中国的重要责任
7.各国政府首脑都表示要妥善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表明
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②国家间相互合作的趋势在加强
③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④国家间联盟的趋势在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六方会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进一步推进会谈进程,六方定于2008年7月10日起在北京举行团长会。运用相关知识,回答8~9题。
8.六方会谈的关键是消除朝美分歧,朝美存在分歧是因为两国的 ( )
A.国家性质不同 B.文化传统不同 C.世界观不同 D.利益立足点不同
9.虽然本轮会谈没有取得任何有实质性进展的成果,但各方通过共同努力重启会谈,回到对话轨道,本身就是一大进展。这主要体现了 ( )
A.唯物的观点 B.辩证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联合国安理会于2008年12月16日一致通过第1851号决议,决议呼吁有能力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部署海军舰只和军用飞机等手段积极参与打击索马里海盗;呼吁各国和国际组织建立国际合作机制,以加强在打击索海盗方面的行动协调;呼吁建立打击索马里海盗区域中心,以便协调信息情报等。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对于联合国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联合国是政治性、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秘书处是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司法机构
C.联合国大会是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
D.联合国大会主席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1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同联合国各机构的合作富有成果。中国关于联合国的基本政策是 ( )
①支持联合国为维护国际和平发挥主导作用 ②支持联合国为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③支持联合国继续进行必要的和合理的改革 ④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和各项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08年11月5日,是美国总统大选日。最终选出奥巴马为新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月20日宣誓就职。奥巴马表示会实行一系列不同于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奥巴马曾经说过:“我和中国特别有缘,是华人的姻亲。我有一个华裔血统的侄女……我的妹夫吴加儒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华裔,现在有美国国籍。”据此回答12~13题。
12.奥巴马政府调整对华关系政策的根本依据是 ( )
A.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B.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C.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D.中美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13.中美关系由“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战略竞争对手关系”,再到“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变化说明 (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于2008年10月23—25日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亚欧首脑会议。访华期间,他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举行会谈。在日中首脑会谈中,他强调日本发展对华“战略互惠关系”,再次表明日本愿加强两国关系的姿态日。据此回答14~15题。
14、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8年7月7日-9日举行的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上,胡锦涛主席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中方的看法和主张,介绍中国政府的积极应对举措,提出一系列重要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得到了与会各国的普遍认可,是因为它符合 ( )
A.我国的国家利益 B.世界各国的利益 C.人类的根本利益 D.联合国的宪章和原则
15.很多日本学者认为:如果日本政府坚持不承认历史错误,只会给东亚的地区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 ( )
A.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B.错误的意识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自2008年7月20日以来,在索马里附近海域被海盗劫持的外国船只至少已有16艘,仅在8月19日晚至8月21日的短短48小时内,就先后有4艘船在亚丁湾落入海盗之手。回答16—17题:
16、索马里附近海域海盗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消除索马里附近海域海盗必须“多管齐下”。这说明
A.联系具有普遍性、间接性
B.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可以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D.矛盾具有客观性
17、要彻底铲除索马里附近海域海盗,仅靠动武是不够的,处理好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意义。这体现了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B.和平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
C.和平是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D.发展是和平与安全的保障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向工业化,被誉为现代经济之血液的能源显得越来越重要。能源安全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乃至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18~19题。
18、有些国家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能源问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增大能源需求指手画脚,鼓噪“能源威胁论”,似乎只有它们自己才有资格消费地球上的能源。这些国家的做法违背了 (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发展的观点 D.全面的观点
19、2009年1月1日,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加强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政治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与我们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统一性
20、2008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了题为《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新年贺词。胡锦涛指出,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加强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请简要分析胡锦涛主席提出“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建立”新理念的国际意义。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的?
三轮冲刺之构建和谐世界参考答案
1.B题干的意思是说“和谐”并不是绝对的统一,而是包括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的内容。
2.C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据此本题选C。
3.CA表述错误。BD都不反映题干。
4.B③④表述错误,排除。
5.C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亚欧国家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不等于根本利益相同,故④错误。
6.DAB表述错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C本身表述正确但不反映题干,题干强调的是中国积极促进世界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7.B ④ “国家间联盟”说法错误,②“国家间相互合作的趋势在加强”材料没有体现。
8.D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和冲突的根源。
9.B四个选项在不同程度上都符合题干,但是从“主要”的角度看,整个材料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所以本题应该选B。 10.A
11.C对联合国的各项工作,中国的支持和参与是有原则的,中国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开展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所以要排除④。
12.C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故应选C。
13.D从三种“双边关系”名称的变化上我们可以看出,中美关系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变化发展过程,因此应选D。
14.C中国提出的这些观点和政策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不仅符合问题产生、发展和解决的客观规律,也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
15.A对历史的错误认识会影响地区安全,说明错误的价值观阻碍社会历史的发展,因此本题选A。B属于唯物论,应排除。CD强调的是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不符合题意。
16.B题干强调的是把握海盗新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的重要性,所以选B。
17.D本题考查和平与发展的关系,题干突出发展对和平的意义,所以应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
18.D“有些国家”在能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犯了形而上学一点论的错误,所以应选D。
19.(1)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在于:①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②有利于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国际环境;③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有利于不断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2)①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四个方面,而推动和谐世界新理念正是对国际新秩序观念的继承、发展和创新。②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新理念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体现了我们要追求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国际政治新秩序。③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致力于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推动共享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成果,促进世界普遍繁荣,体现了我们要追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的国际经济新秩序。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倡导世界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体现了我们要追求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的国际文化新秩序。⑤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致力于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促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体现了我们要追求相互信任、共同维护,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的国际安全新秩序。
20.(1)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推进多极化进程;有利于向世界昭示我国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下列观点也可以: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民主化;有利于进一步落实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有利于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①“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②“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体现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③“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加强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