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09年高考政治三轮冲刺教案:节能减排一、热点背景坚持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高考资源网展,是高考关注的长效热点。近年来,国家在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初步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考点链接(一)经济生活角度1.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节能和减排作为约束性目标,提出并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措施,中央财政安排多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循环经济法(草案)》等,体现了国家运用经济、法律以及行政手段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财政的巨大作用。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418亿元用于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体现了财政具有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减少能耗和污染,节约和保护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即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二)政治生活角度1.政府职能。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节能和减排作为约束性目标,中央财政安排多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提出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两度审议《循环经济法(草案)》,体现了政府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务院采取促进节能减排的多种有效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广泛征求民意,两度审议、修改与完善,体现了上述原则。(三)生活与哲学角度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节能减排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我国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节能和减排作为约束性目标,近年来国家又提出并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目标责任制,颁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循环经济法(草案)》等法律,所有这些措施都推动节能减排取得了积极进展。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国家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顺应了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还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国家采取经济、法律以及行政的手段,多管齐下,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进行。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全局现念。环境保护部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发布了中国主题并提出要求,为世界环保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形式推进节能减排,可以使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5.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两分法”。2007年全国环境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但环保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居安思危。6.正确的价值观的内涵及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当前,我们要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经济建设,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创新练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回答1-2题。1.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张纸、节约一度电、善待自然,正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这是因为A.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D.精神的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2.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又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上述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①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②把人类文明推向了最高峰 ③正在推行科学执政 ④代表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材料一 2007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认为,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一些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材料二 2008年6月12日,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专家们纷纷为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建言献策:专家一认为,当前,区域性光化学烟雾污染、酸雨污染和大气灰霾污染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为了促进珠三角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有效控制臭氧和细颗粒物的生成已成为当务之急。针对珠三角地区灰霾天气的防治,专家二认为,如果珠三角能有效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未来硝酸盐和有机碳对灰霾的影响将更加突出,应加强对氮氧化物和二次有机气溶胶前体物的控制。专家三重点谈了珠三角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影响。他说,空气污染可造成人体急性中毒,引发肺气肿等慢性炎症,出现哮喘、过敏性鼻炎,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引起心血管疾病等。据广东省环保局副局长陈光荣在高峰论坛上介绍,广东省政府准备出台《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并将通过提高油品质量和出厂标准等措施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此外,广东省准备建立9个市的“联防联治”机制,并就大气污染防治展开粤港澳合作。(1)结合我国农村环境的严峻形势,说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何经济意义?(2)分析三位专家是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3)谈谈广东省政府在防治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4.材料一: 2008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不含西藏自治区)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统计 分产业统计降幅 省(直辖市、自治区)数 产业 降幅超过3% 17 第一产业 0.14%2%~3% 6 第二产业 1.98%1%~2% 6 第三产业 0.13%注:①据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期间平均每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4%。②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出约5.7倍。材料二: 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依靠优化结构、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强化法制和全民参与,力争节能减排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回答问题:(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和意见。5.表一:我国主要资源储量情况表我国一些主要资源的人均储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比石油 天然气 水 耕地8.3% 4.1% 25% 40%注:到2010年我国现有的45种主要矿产中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表二:我国资源消费情况表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发达国家的倍数 2006年我国经济总量为全球4%,消耗了全球 美国 德国 日本 钢材 水泥 石油 煤 3倍 5倍 6倍 54% 32.4% 81% 30% 材料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如何看待表一、表二反映的经济现象?(2)运用国家的职能理论说明政府应该怎样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请用所学经济学道理说明“循环经济”对我国有何意义。(4)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三轮冲刺之节能减排参考答案1.C 2.B3.(1)①农村中各种形式的污染相互交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与调整和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③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构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④农村环境问题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三位专家都看到了珠江三角洲存在的大气污染隐患及可能造成的影响,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②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的观点。在对珠三角大气污染源及其影响的分析中,专家一主要谈整体,专家二、三重点谈部分,他们的意见相互补充、不可分割,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3)①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广东省出台《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和提高油品质量及出厂标准,通过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的形式,促进珠三角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政府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广东省建立“联防联治”机制。并展开粤港澳合作,这可以为保护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提供体制和机制上的保障。4.(1)材料一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幅度越来越明显,但与“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并且各地区节能降耗的情况不平衡,要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要求,还需要作出很多努力。(2)①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上述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党进行政治领导的表现。②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良好的人居环境,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上述要求,体现了我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①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转变,节能降耗,走循环经济和新兴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②实现节能降耗技术的共享,促进落后地区和产业的节能降耗,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③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绿色消费,提倡勤俭节约(若能答出“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可酌情加分)5.(1)表一说明我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水平;表二说明我国资源消费严重。我国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是粗放型增长方式,经济效益差。尊重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①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②政府应调整发展思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好路;应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体制和政策保障;应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建立科学的政府评价体系,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① 有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②有助于促进科技进步,企业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③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④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4)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提高经济效益。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对我国能耗高、资源浪费的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促进能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③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协凋我国能源开发,加大对能源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④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我国应大力开拓国际能源市场,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增加能源进出口途径和数量。⑤建立战略能源储备,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⑥加强能源科技研究,研发新型能源。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能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w.w.w.k.s.5.u.comwww.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