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第六课 探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习目标定位】框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识记 理解 分析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和谬误的含义2、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3、对同一事物有不同认识的原因 1、“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错误性3、真理和谬误的区别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6、认识是不断发展的7、“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哲学依据 1、分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和“有用即真理”等观点2、应用具体事例分析说明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3、应用具体事例分析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4、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因 1、能够通过对真理和谬误的理解把二者区分开来2、能够运用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反复性和无限性的道理来分析说明具体事例3、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来感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课前预习填空】1、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是标志 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3)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但其中只有 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4)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5)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 来说的,都是 、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 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 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7)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 。认识受到 的制约。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 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 、 、 、 、 、 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 、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再从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8)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 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 是 ,作为认识基础的 是 ,因此,人类认识是 。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9)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 ,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 。(10)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在实践中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课堂学习重点】1、真理的含义及特点(1)含义: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特点①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A.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客观性是不是真理,只能看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而决不能因人而异,或以某些人的主观需要为转移。历史上有的反动阶级头子,曾奉行过所谓“强权真理”,企图依仗权势把谎言说成真理。但是,事实证明,真理决不会依权力而定,权力并不等于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是任何权势都抹杀不了的。C.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东西。”把真理归结为多数人公认,仍然是局限于主观认识范围以内。某种认识是否真理,并不在于承认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D.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如何,只要他的认识和客观对象相符合,他就有真理。②真理的具体性:(相对于普遍性而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对象、特定时期、特定的过程而言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的运用于另一个条件,真理就会化为错误。③真理的条件性: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小结: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人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问题是能否正确对待错误。总结: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真理和谬误A.相互区别: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谬误是对客观事物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和条件内是绝对的,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二者有着原则的界限,不能混淆。B.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两者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一个规律。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特别提示]真理向谬误转化:A真理是具体的,超出范围就会变谬误B真理是全面的,片面理解也会变谬误C真理是一个过程,按原来一套也会变谬误谬误向真理转化:A回到原来范围,谬误就会变真理B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C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①受认识主体的限制:人们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思维能力、生理素质限制。②认识客体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本质的暴露要有过程,决定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经过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因: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的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的延续性;认识的基础---实践的不断发展(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总结: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是在不断发展中超越自身。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经验和发展真理。【复习笔记整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高考真题精析】【例1】(2008广东单科)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关于真理相关知识理解。“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此句话的意思是真理不能离开谬误而存在,也就是说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伴而行。A强调了对立,不选。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因此BD错误。【例2】(2008江苏单科)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 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关于真理条件性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数学家对三角形内角之和的认识过程以及三角形内角之和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结果充分说明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有适合的条件和范围,即真理具有相对性和条件性,虽然人们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只有一个真理,故①错误。④虽然正确但不是对材料的正确反映。【例3】(2008山东单科)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关于认识相关知识的理解。材料表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发展体现了B。A观点错误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扬弃”,即继承和发展的统一。C与材料不符,材料中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变化不是有地球本身变化引起的。人们对特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故D观点错误。【课后测试提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真理最基本属性是( )A.主观性 B.客观性 C.科学性 D.能动性2.“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3.“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真理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仅有的观点 D.混淆了真理同人的一般认识区别的错误观点4.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6.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真理与谬误没有界限C.任何人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任何人获得真理的途径都是相同的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主张( )A.真理都是不确定的 B.真理都是有阶级性的C.真理都是绝对的 D.真理都是具体的8.“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程表明( )A. 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10.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11.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通过新的行星定义,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真理是客观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追求真是一个过程 ④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①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③真理和错误没有确定的界限,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 ④真理和错误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才具有绝对的意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①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 ②事物本身的复杂性③认识本身的复杂性④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⑤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 15.“吸烟有害健康”,人人皆知。多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害”人的祸首。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尼古丁只是引起吸烟者对香烟造成依赖的化学物质,因吸烟致死的人群大部分死于亚硝胺、苯荓芘引发的肺癌。这说明( )A.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B.人的认识是有限的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二、非选择题16、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参考答案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课前预习填空】(1)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客观性(3)一种 一个真理 人人平等(4)条件和范围 谬误(5)特定的过程 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6)谬误 难免 正确对待错误(7)一帆风顺 各种条件 具体实践 立场 观点 方法 知识水平 思维能力 生理素质 复杂的 变化着的 一个过程 实践到认识 认识到实践(8)无限的变化着的 人类 世代延续 社会实践 不断发展 无限的 永无止境(9)圆圈式循环运动 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向前发展(10)认识和发现真理 检验和发展真理【课后测试提高】一、选择题1.B 2.B 3.D 4.D 5.D 6.A 7.D 8.B 9.D 10.D 11.D 12.B 13.D 14.A 15.A二、非选择题16.答:①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②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③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多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www.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方法论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