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3.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案(新人教版08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3.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案(新人教版08版必修4)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2.斗争性的基本含义3.同一性的基本含义4.矛盾特殊性5.矛盾的普遍性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2.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是的方法论意义 1.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的能力2.通过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为此而奋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课前预习填空】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就是反映 ,简言之,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 ;矛盾的统一属性是 ,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
;二是

(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的属性。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 的倾向和趋势。
(5)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 ,就没有 ,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 ,就没有 ,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 。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矛盾存在于 ,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 ;矛盾贯穿于 ,每一个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
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 。
(7) 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 , ,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8)矛盾特殊性含义 。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 ;二是同一事物 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 ;三是同一事物中的 、同一矛盾的 也各有其特殊性。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 ,不包含特殊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 。反之, 。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 精髓,是
哲学基础,是 理论依据。
【课堂学习重点】
1.准确理解与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同一性与斗争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表现在:第一,含义不同;“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第二,“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同一”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二者的联系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三,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提示: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区别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特性 同类事物的共性 每一事物的个性
联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转化的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注意克服错误倾向。①要求我们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②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事物间的共性的错误倾向。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同一类事物中的大多数状况称为普遍现象,而把少数或个别例外状况称为特殊现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哲学上有着严格的科学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因此,无论矛盾的普遍性还是矛盾的特殊性都是指事物的本质和属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是事物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不是事物之间在数量上多与少的差别。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混同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是错误的。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与多数与少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不同于多数与少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不包含矛盾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多数与少数是事物数量上的差别,而不能说多数存在于少数之中,少数包含多数。整体虽由部分组成,但不是事物各部分的共同本质,也不能说整体寓于部分之中。
【复习笔记整理】
【高考真题精析】
【例1】(2008广东文基)“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
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答案:A
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矛盾的含义即对立统一的关系.
【例2】(2008广东单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这说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A
解析:《中庸》首章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 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 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这句古话体现的是中庸和适中的意思,我们常说“过犹不及,不能走极端”就是上面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对立双方里面,不能走极端,而要找到中庸之道,这就是找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例3】(2007广东单科)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较易,通过小诗表现出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优点。
【课后测试提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
A、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B、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
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D、事物内部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 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④刻舟求剑 ⑤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 ① ② ③ ⑥ B ① ② ④ ⑥
C ② ③ ④ ⑥ D ③ ④ ⑤ ⑥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4.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A.事物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5.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其表现是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③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④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个事物而不是他事物,就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主要是指
A.事物的外部特征 B.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C.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 D.解决矛盾的不同方法
7.(2008南通一模)“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8.(2008南通三模)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其错误在于
A.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C.否认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D.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9.(2008南通期末)下列选项中,表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是
 A.高下相倾,难易相成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10.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D.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11.一些城市发展中一味求大求洋,要求统一建设城市广场、景观大道、标志性建筑等。这种做法有违予辩证法的 。
A.规律客观性原理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联系普遍性原理 D.事物发展性原理。
2008年4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9920元人民币。至此,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15.99%。
12.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有的行业因此受益,有的行业因此受累,不同行业的人对人民 币升值褒贬不一。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事物发展具有曲折性 D.运动具有规律性
13.右图漫画的寓意在于说明
A.同一离不开斗争
B.斗争离不开同一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
14.唐代柳宗元在(敌戒)诗中写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其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好事和坏事的区分往往没有实际意义
B.好事和坏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C.好事和坏事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本质的区别
D.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
15.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二、非选择题
16.2008年的“两会”,比往年更加开放。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来自各地区、各阶层的代表委员敢于成为本地区、本阶层利益的代言人,敢于通过议案提案的方式表达各自所在群体的利益诉求,也敢于在会场上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
对此,有媒体这样评论:人代会上代表们鼓掌的次数少了,议论声多了;分组讨论时说“学习汇报”的少了,敢于博弈辩论的多了,这是一种积极的进步,是人大代表“角色意识”的真正回归。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有人认为:“人大代表是由各地区、各部门的选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就是本地区、本部门利益的代言人。”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对此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前预习填空】
(1)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2)斗争性 同一性
(3)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
(5)斗争性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同一性 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运动、变化、发展
(6)一切事物之中 事事有矛盾 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时时有矛盾
(7)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 敢于揭露矛盾
(8)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有不同的矛盾 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 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不同矛盾 两个不同方面
(9)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10)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 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 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11)关于事物矛盾问题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课后测试提高】
一、选择题
1.D 2.A 3.D 4.D 5.A 6.C 7.A 8.A 9.A 10.D 11.B 12.A 13.B 14.B 15.D
二、非选择题
16.答:(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即对立统一。首先矛盾具有斗争性。人大代表由各地区、各部门选举产生,因此他们应当代表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同时矛盾又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人大代表如果不能兼顾其他地区和部门的利益,则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2)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人民的整体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各地区、各部门的具体利益,因此人大代表应当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而不能仅仅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局部利益。
www.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同一性
斗争性
普遍性
特殊性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者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