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3.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学案(新人教版08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3.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学案(新人教版08版必修4)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二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识记创新在民族进步中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结合事例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创新而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
【课前预习填空】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学的本质 。
(2)创新更新了 ,提高了 ,开辟了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先导。
(4)通过理论创新推动
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 。
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 不同内容。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提高了人类思维水平。
(5)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创新实现了 ,中国的先进文化是 的社会主义文化。
4.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6)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 ;
(7)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 ;
(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9)创新是时代的引擎, 。
【课堂学习重点】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2)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不同的实践方式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提高了人类思维水平。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创新实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4)创新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它们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4.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的作用
科学绝不是唯唯诺诺的好好先生,批判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精神。批判精神源于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为什么要怀疑?因为科学承认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为人对世界的认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科学只能老老实实地、一点一滴地在实证的基础上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仅有观测的不精确,以及观测所依据的理论的可靠性等问题需要质疑,而且从事实跨越到假说和理论往往没有直接的逻辑通路,是一种理论尝试,需要对其前提、推演和结论作出批判性的反思。
批判精神是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没有批判就没有发展。首先,批判精神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得到反复检验,而检验的过程就是批判的过程。批判精神使神圣不可侵犯之类的遁词不再起任何作用。其次,批判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通过批判使自己的逻辑体系更严密,实验证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精神是科学真理的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的批判。巨大的权势或许能够阻挡一时的异议,但真理法庭的客观审判最终会大白于天下。
5.文化创新
没有创新,就无从谈及文化的先进性。一部人类文明史和文化史,就是人类创新活动的历史。一个国家、民族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就必然壮大和强盛。其文化也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就注定走向落后,文化发展也相应走向萎缩。因此,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乃至文化发展至关重要。
积极进行文化创新,第一,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来建设、发展我们的文化。这是一个最根本的要求。在指导思想上,不能搞多元化,这一点要理直气壮,决不能含糊。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都不可能避开这一问题。西方国家在文化上排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指导思想,其方向性是非常明确的。我们的文化建设,决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丢了这一指导思想也就不成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文化问题完全意识形态化固然不对,但无视文化问题的意识形态性也属片面。文化领域中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是客观存在,承认不承认是一回事,怎么对待是另一回事。我们提倡文化发展的多样化,决不意味着否定指导思想上的一元化,这是保持文化先进性的最基本的保证。第二,要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为文化建设的核心。这是我们的主旋律。文学艺术、新闻出版以及各种文化事业都要唱响这个主旋律。第三,要坚持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我们的文化应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深厚土壤里的,应凝结着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只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光彩夺目。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无疑是要批判继承,但批判什么,继承什么,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为此,必须用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时代精神来重新审视和检讨传统文化。第四,要坚持借鉴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我们的文化是开放的,与现代文明接轨的,是善于学习、博采众长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文化。第五,要坚持文化的大众化发展方向。使我们的文化成为人民的、大众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文化。
【复习笔记整理】
【高考真题精析】
【例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有利于
①推动科技的发展 ②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 ③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例2】恩格斯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这表明人类思维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科技创新 B.文化创新
C.实践创新 D.制度创新
答案:C
解析:本题属引文型选择题,考查同学们的分析理解能力。创新是科学的本质,也可以说是文化的生命。但人类思维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能在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在于实践创新。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也是思维和文化发展的源泉。“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因此,恩格斯这句名言的含义是说,实践是思维发展的基础。
【例3】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各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更为便捷,相互影响也更加直接,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06年世界电子贸易总额超过1.2万亿美元。以上事实说明( )。
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②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④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利于世界贸易进入电子贸易的新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选A项。①的说法正确分析了科学技术的作用,②的说法正确分析了创新的作用,可入选,③的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合,④的说法不正确,③④都不能入选。
【课后测试提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美国《科学杂志》载文指出:“人类的长跑速度有一定的极限,科学极限的例子也存在不少,但在本年度的辉煌面前,有些神话都黯然失色,多莉羊的克隆是其中一例。”这段文字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
 A.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经过创新实现的
 B.多莉羊的出现使得人类打开了破解生命奥秘的大门
 C.克隆技术将彻底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D.极限是不存在的,极限只是人民的想象
2.被誉为“当代毕昇”的我国著名计算机应用专家王选,1975年起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究开发。他立志要超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照排系统和美国流行的第三代照排系统,研究出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他埋头苦干18年,终于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开创了汉字印制的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和火,进入光和电的技术革命。以上事例说明
 ①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②科学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③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只要有理想,有志气就一定取得巨大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上内容说明
 A.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创新,应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
 C.只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人间奇迹也可创造出来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需进一步发展
4.优秀企业家常说:企业要视今天为落后,他们非常注意产品的创新。有资料说,一个好的经营者的时间安排大致是,30%的时间用于处理当前的事情,70%的时间用于思考长远的事情,思考怎样从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企业重视创新是因为
 A.不断创新是竞争制胜的关键
 B.优秀的企业家只看到明天的存在
 C.只要创新,企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D.创新是企业制胜的唯一法宝
5.如何实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实现理论创新就必须
 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②坚持继承与创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③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④对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全盘否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因为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④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唐 帕尔伯格说:“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新时代。”这句话的意思是
 A.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B.袁隆平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路人
 C.中国能够解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D.全球性粮食危机将可不能发生
8.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方面
 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②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
 ③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④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9.下列关于创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③历史会一帆风顺的向前发展,不会有巨大的跳跃
④纵观中外历史,人类文化的每一进步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创新的结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视创新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量变无关紧要,只有质变,才有发展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古希腊有位哲人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②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认识
③意识具有能动性 ④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实际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12.袁隆平说,灵感并不神秘,它是在知识、经验和思索之后,由外界诱发的创造性思维。他说培养灵感有四个字,即:“知识”+“汗水”。这说明
①认识不仅来源于客观,也来源于主观
②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以实践为基础
③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知识越多,灵感越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都极重视知识创新和人才开发。这是因为
①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经济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制于人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③增加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④“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我国“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科技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未来的5—10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上材料说明
①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
③中国科技的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④科技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而广阔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这就要求我们党
①以马克思的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发展马克思主义
②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③紧跟世界进步潮流,站在时代前列
④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恩格斯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江泽民说:“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创新是如何推动人类思维发展的?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
第二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课前预习填空】
(1)就是创新
(2)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劳动者的素质 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3)社会发展和变革的
(4)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5) 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6) 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
(7) 人类文化的发展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8) 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寻真知的可能
(9)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10)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11)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课后测试提高】
一、选择题
1.A 2.C 3.A 4.A 5.A 6.B 7.A 8.A 9.B 10.C 11.D 12.C 13.A 14.B 15.D
二、非选择题
16.答:(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们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正如恩科格斯所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2)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从而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www.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