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 社会历史主体【学习目标定位】框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识记 理解 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的含义和范围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3、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结合现实社会生活,分析说明人民群众在推动改革中的作用 1、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认清究竟是谁创造了历史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根本出发点3、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通过学习,逐步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课前预习填空】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 的决定力量。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方法论)(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为民所用, 为民所系, 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 )(5)一切 群众,一切 群众,从 ,到 。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 方法和 方法。(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 的重要保证。【课堂学习重点】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对人民群众含义的理解。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体是劳动群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算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2)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特别提示]第一:说人民群众尤其是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般容易理解,但要承认人民群众尤其是劳动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就比较困难。因为在人类历史上,特别是阶级社会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脑力劳动被少数剥削阶级垄断,劳动群众只有从事体力劳动的权利,这就为我们理解这个问题带来难度。在这里,同学们要明确,我们所说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包括以下几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第二:有人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首先要认识到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人民群众是社会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党的群众路线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1)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2)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复习笔记整理】【高考真题精析】【例1】(2007上海单科)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建共享理论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可能创造真理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意强调社会建设,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是共建共享理论本身所蕴含的道理。故将其排除掉。【例2】(2007江苏单科)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相关知识。“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智慧、经受检验”体现了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同时“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又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认识的主体是具有一定认识能力并从事一定认识活动的人。故②的说法错误,含②的舍去,只有C符合题意。【例3】(2008广东文基)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相关知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的表现。A与题意不符,不选。B是一种工作方法,未直接指明维护人民利益的思想,不符合题意。C虽说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地位,但无法准确对应题干。答案应选D。【课后测试提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人民群众是指( )A.劳动群众 B.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统治者和剥削者 D.一切被统治者2.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包括( )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②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③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④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4.聂耳同他的朋友在黄浦江畔散步闲谈,突然听到了码头工人劳动的号子声,他由此受到启发,谱写出著名的《码头工人歌》,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这件事表明的哲理是( )A.文学作品要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际B.优秀的歌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5.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车篱旁边,哪里还能呤出什么‘采菊车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这表明( )A.物质财富就是精神财富B.文学艺术活动是建立在群众的生产实践基础之上的C.只有群众的生产实践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D.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6.“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规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种观点错在( )A.没有认识到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没有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没有认识到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7.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关于因特网的问题时说:“我想先引用两句话,一句是肖伯纳说的,‘自由意味着责任’,一句是你们美国的老报人斯特朗斯基说的。‘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关在屋子里只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温总理的回答蕴涵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②民主政治建设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要尊重群众,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④民主政治建设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8.为实现中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的要求和愿望,北京市政府提出,目前要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这种工作思路体现了( )①想问题办事情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②分清主流、支流,把握事物本质③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群众观点 ④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的观点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9.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B.宣传和普及科学理论是认识的根本目的C.马克思主义是永恒真理,伟大的认识工具 D.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10.在我国解放战争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支援前线的民工就有490万人,支援的粮食就有40万吨,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战役的胜利。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这说明 ( )①政党决定社会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只有得到人群众支持的社会变革才能成功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11.胡锦涛同志非常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还特别就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调查。从哲学上看,这是 ( )A.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的体现D.解决当前农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12.中国古代就有“民为邦本”的思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最先在《管子·霸业》中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也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因为 ( )A.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C.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两句话启示我们,要( )①相信群众②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③扎扎实实的依靠人民群众④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H省省委、省政府为实现“省强民富“谋篇布局,提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困难群众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H省省委、省政府的做法( )A.体现了群众是最先进的阶级 B.坚持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C.表明了群众是一切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D.说明了群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15.“人民是土壤,它包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这段话其实我们(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个人成果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C.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D.要走与人民众相结合的道路二、非选择题:16、材料一: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个规划纲要》。与以往几个五年计划相比,《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涉及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目标增加较多,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阅读材料,运用哲学有关人民群众的知识,分析“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参考答案第二框 社会历史主体【课前预习填空】(1)物质财富(2)精神财富(3)社会变革(4)权 情 利 根本出发点(5)为了群众 依靠群众 群众中来 群众中去 领导 工作(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测试提高】1、 选择题1.B 2.D 3. B 4.D 5. B 6.B7.A 8.B 9.A 10. B 11.C 12.B 13.D 14.B 15.D二、非选择题16.答: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观点要求我们相信群众,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要求我们依靠群众,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民群众,只有依靠群众,科学发展观才能落实到实处;要求我们为群众谋利益,坚持科学发展观最终是为了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使人民群众分享发展的成果。www.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