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与社会》课后练习(新人教版08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文化与社会》课后练习(新人教版08版必修3)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课后练习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⑦园林雕塑
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A.①③⑤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3.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4.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5.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句话主要提示了
A. 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B.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 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D.国际竞争的实质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8-9题。
6. 东晋画家顾恺之物《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7. 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文化”是
A. 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B. 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 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D. 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8. 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 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 文化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C. 与文化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9. 下列有关文化的力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是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C. 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
D.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0.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这段话说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11.下列有关文化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B. 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阻碍作用
C.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对个人的成长起作用 D.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12.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13.世界五百强公司都非常注重员工的文化素养以及公司文化的建设,营造一种诚信、尽职、合作的文化氛围,这说明
A.员工的素质决定了公司的收益 B.文化对经济的重要影响
C.公司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公司的收益 D.这些公司是浪费资源,没多大的效果
14.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
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15.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
①文化已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6.与以前相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了新的表现,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对别国进行文化侵略,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尽管有种族、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但全世界人民盼望和平繁荣的理想是一致的,从这个意
义上讲,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属于整个世界,它是我们共同对未来的期盼。据此回答21-23题。
17.种族、国家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说明
A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有了种族和国家才有了人类文化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8.奥运会是整个世界人民共同的伟大的节日,这不仅仅是奥运会是展现人们体能的舞台,更主要的是产
生了伟大的奥运精神,并不断地赋予它新的内容。由此可见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B.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是没有区别的
C.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D.文化是体育活动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19.“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的文化将取代各国的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0.(05济宁)2005年7月15日至21日,“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周”在香港举行。广大香港市民可以通过观看100块展板、500幅西藏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和60件文物全方位了解西孩自治区的文化与风貌。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21.2005年,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在北京和青岛举行。文化节期间,陆续举办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奥运节拍”公园音乐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和书画展览、奥运论坛、残疾人艺术表演及奥运项目体验活动等。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2.2002年,日本漫画卡通相关产业在美国的市场规模约为43.59亿美元,文化娱乐业的赢利已超过汽车工业的赢利。这说明
A.先进、科学的文化对社会有促进作用 B.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国家强调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青少年专门活动场所的建设,开展生动的青少年红色旅游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情景教育中健康成长。据此回答23-24题。
23.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不同的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相对的稳定性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4.之所以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和开展红色旅游实践活动,是因为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B.某些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C.文化场馆建得越多,人的文化素养就会越高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传承发展
25.今天,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产业也日益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
主导产业。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的根本之策是
A.吸收人类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B.抵制洋垃圾的进入
C.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D.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6.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告诉我们
A.要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B.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C.落后就会被动挨打 D.要努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
27.原始部落有图腾崇拜,封建社会有虔诚祭天,现代社会有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虚拟世界,从广义上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文化是
A.自然界发展的结果 B.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D.人类思维的产物
28.我们常说:“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一首歌拯救一个民族,一本书改变一个时代”这是因为
A .文化能够指导、推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转变成物质力量
B .文化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C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9.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说明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30.在当今日本,以否认侵略的历史教科书和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为代表的“右倾化”的文化,毒化了日本国民尤其是日本青年的思想,使日本政治出现了向军国主义方向发展的严重危险。而正是日本“右倾化”的文化恶化了中日关系,并最终会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严重影响。这说明
A.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着根本冲突 B.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决定两国政治分歧不可调和
C.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D.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错选、多选、少选不得分,共30分)
31.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下,要提升文化竞争力,就要做到
A. 大力发展科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B.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C. 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D.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32. 2005年春节晚会舞蹈《千手观音》,21位演员通过手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出人意料的组合,在绚丽多彩的灯光照耀下,给观赏者带来极大的美的感受。这说明
A. 艺术创作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B. 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总是积极的
C. 成功的艺术作品源于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D.艺术创作不需要社会实践
3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其意义是
A. 文化力量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之所在
B. 文化建设是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
C. 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D. 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4.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下列属于文化形式的是
A. 思想、理论 B. 信念、信仰 C. 道德、教育 D. 科学、文化
35.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下列现象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
B.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C.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成了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6.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参加体育锻炼 B.游历名山大川  C.投票选举   D.过年贴春联
37.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信息强权”。美国凭借着语言优势,通过电影、电视节目等媒介使其文化成为强势文化,迅速向其他文化渗透。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 詹姆逊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是真正意义的全球化,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正被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电视演出,服装,音乐,电影,等等——逐出并取而代之。”从美国文化向其他文化渗透并取代其他文化模式的现象可以看出
A.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已成为政治的重要内容 B.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C.美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D.要提高文化的影响力需要加强文化传播
38.北京时间2005年11月11日晚,万众期盼的北京2008年奥运吉祥物精彩出炉,五个可爱的福娃从此被赋予了生命,和中国人民一起,大声向世界说出“北京欢迎你”,福娃的可爱造型将会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激发人们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爱心和环保意识。由此可见
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C.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39.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下列不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科学、文学、艺术 D.商品交换
4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上述要求的依据在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于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B.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C.文化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D.文化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