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练习(新人教版108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练习(新人教版108版必修3)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练习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我们所讲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回答1—3题。
1.我们所讲的“文化”包括
①语言和文字
②自然科学和科技
③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④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⑤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⑤⑥
2.《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
A.文化是对神的描绘
B.文化是神的恩赐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是动物的反映
3.文化不是神的恩赐,也不是动物的活动,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这表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不需要物质载体
D.文化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回答4-5题。
4.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C.文化没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5.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这表现在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D.只要经济政治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6.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就是经济和科技
B.文化是社会精神力量
C. 文化就是人才和知识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7.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友善,人们可以平等的方式交往。这种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取决于
A.价值观念的不同 B.风俗习惯的不同
C.文化程度的不同 D.行为习惯的不同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回答8-9题。
8.春节、中秋节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是欧美人的传统节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中,人们也逐步地过起圣诞节、情人节来。这说明欧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具有
A.强制性 B.潜移默化的特点
C.政活倾向性 D.消极作用
9.在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仍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潜移默化的 B.消极被动的
C.深远持久的 D.不可改变的
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回答10-11题。
10.上述材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满足人的一切需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们有重要影响。我们中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自学科学知识
C.社会科学知识
D.语音和文字水平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理想追求与办学特色,对于促进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12—14题。
12.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校训表达了
A.文化的产生根源 B.文化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巨大力量 D.文化的深刻内涵
13.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在中国历史进步的洪流中发挥先锋作用。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③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上述两题材料还表明:人的素质的提高有赖于
A.校园文化的发展 B.学校的理念追求
C.学校的办学特色 D.先进文化的建设
2005年春节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邰丽华率领20位残疾人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回答15—16题。
15.《千手观音》能征服海内外观众。这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能丰实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优秀文化能满足人们各种需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优秀文化之所以对个人成是和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优秀文化是
A.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现在,科学技术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快。回答17—18题。
17.过去国际军事政治斗争的背后,主要表现为直接争夺工业必需品的资源和商品、资本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
A.文化与国际军事政治是无关的
B.文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
C.文化就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18.一个国家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从根本上决定着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把文化建设做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C.把思想道德建设做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D.以先进文化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虽对各国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不可能消除文化的多样性。回答19—21题。
19.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传闻亚洲某国却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文化的 特征。
A.社会性 B.民族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
20.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有人认为过于繁锁,应该革除;也有人认为,正是包饺子、吃粽子、饮菊花酒等习俗才构成了中华民族节日文化,有必要通过立法加以保护并发扬光大。这反映了
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同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不同
③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
④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B.要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就必须禁止文化交流
C.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图一)
(图二)
22.图一漫画表明了
A.人与社会的关系 B.人与文化的关系
C.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D.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23.图二漫画蕴涵的道理是
A.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就会贫困
B.物质上贫困,精神上才能富有
C.物质上不能富有,精神上不能贫困
D.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要富有
24.法国作家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
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这句话强调的是
A.理想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B.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
C.人要有物质生活,更要有精神生活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精神生活
25.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还有网络文化。这说明
A.文化现象存在于校园之中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文化环境不同,自然环境就不同
26.下列说法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文化”含义相一致的是
A.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人类改造世界的全部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C.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D.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27.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化素养主要是通过下列途径获得的
A.参加各类文艺活动
B.网上“冲浪”
C.参加文化旅游活动
D.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
28.2004年7月16日,全国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促进我国互联网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国家之所以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活动,是因为
A.网络文化属于落后腐朽的文化
B.网络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C.网络淫秽色情文化会毒害青少年的灵魂,阻碍社会的发展 
D.网络文化是发达国家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29.下列关于文化与人的思维方式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
B.思维方式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C.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实践活动是有差异的
D.文化环境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形成  
30.“仓廪食而知礼节”。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追求文化发展和精神享受。这说明
A.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就会提高
B.文化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
C.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是相互决定的
D.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错选、多选、少选不得分,共30分)
31.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之所以需要文化生活,是因为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32.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B.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C.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D.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3.依据上述材料:这种发展格局,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提供了利用高科技和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发展格局,我们必须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以文化建设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C.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D.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4.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A.特定的文化环境
B.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C.人们自身的文化素养
D.人们自身的价值现象
35.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回答:下列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能体现文化影响的是
A.握手是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节,拥抱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
B.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欧洲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C.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美国人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
D.中国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大到小排列;欧洲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小到大排列。
我国有春节贴春联的习俗。春联语多祈求吉祥之辞,既表达美好愿望,又渲染欢乐气氛。回答36—38题。
36.“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说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桃符是古代画门神的桃木板,到了南北朝及唐朝,桃符的内容逐渐被两句对偶的吉祥诗句所替代,形成了对联这一新形式,挂桃符也演变成了贴春联的习俗。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B.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37.“讲诚实诚信源自心灵美,看财丰财茂只因名声高”,这幅横额为“信用是金”的春联道出了东营市许多农民的心声。近年来,东营市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信用乡镇、村”和文明信用户。人们认为“信用是金”,近70%的农村文明信用户靠诚信致了富。这一事实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D.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38.依据上题材料,东营市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事实表明
A.优秀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
B.优秀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方向
C.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优秀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美好心灵
39.“我们今天的孩子们在《哈里·波特》、迪斯尼……的影响中成长,他们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亲昵态度,认同着另一种与他们从未有过血脉之亲的文化。”这告诉我们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具有极强的思想渗透性
C.应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D.应坚决抵制外国文化
40.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新了人们的观念,社会思想多元化的趋势在增强,但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始终是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B.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滋生和蔓延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答题卡(请用铅笔填涂信息点)
班级:___姓名:______ 座号:_ 总分:_____
1[A][B][C][D] 2[A][B][C][D] 3[A][B][C][D] 4[A][B][C][D]5[A][B][C][D] 6[A][B][C][D] 7[A][B][C][D] 8[A][B][C][D]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D]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21[A][B][C][D] 22[A][B][C][D] 23[A][B][C][D] 24[A][B][C][D]25[A][B][C][D] 26[A][B][C][D] 27[A][B][C][D] 28[A][B][C][D]29[A][B][C][D] 30[A][B][C][D]31[A][B][C][D] 32[A][B][C][D] 33[A][B][C][D] 34[A][B][C][D]35[A][B][C][D] 36[A][B][C][D] 37[A][B][C][D] 38[A][B][C][D]39[A][B][C][D] 40[A][B][C][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