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学习目标定位】框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识记 理解 分析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党的指导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及主要内容(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意义(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透过政治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2)培养初步具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并使其转化为更深的热爱之情和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的志向【课前预习填空】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集中概括为代表中国 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 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3)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 、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核心是 。2.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 。(6)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 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学习重点】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2.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及相互关系(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第二,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在自己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指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二,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三个面向”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第二,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进步。(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1)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理论、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2)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揭示了“三个代表”的真谛和精髓。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党要紧跟世界进步潮流,站在时代前列,继续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要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要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复习笔记整理】【高考真题精析】【例1】(2008广东单科)某市市委决定将“民生净福利”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指标。这一举措体现了A.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心系群众B.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C.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以人为本D.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答案: A解析: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故C项错误。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B错误,D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这一举措是市委关注民生的行为,市委是指中国共产党某市委员会,所以题目强调的是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所以选A。【例2】(2007广东单科)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体现了共产党员在实践中A.发挥先锋模范作用B.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C.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D.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答案: A解析: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都必须落实到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材料中党支书的做法就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的实践和途径,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例3】(2007山东青岛模拟)2007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首先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只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才能A.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B.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政治优势C.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始终保持党在组织纪律上的先进性D.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始终保持党在思想上的先进性答案: D解析: 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主要是从思想理论的角度提出的,所以D最符合题意。【课后测试提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对于那些敢于碰硬、秉公执纪、切实履行职责的党的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群众赞誉他们是“党的忠诚卫士,人民的贴心人”。这些党的纪检监察干部用行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 )A.关注民生、求真务实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C.注重和谐、维护法纪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为了走在时代前列,中共中央举办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中共中央举办的这一专题培训班,主要目的是( )A.保持党的先进性B.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C.强化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D.坚持理论创新和理论学习3.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力去办。”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在行使国家职能时以执政为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B.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C.其力量源泉是人民群众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表明( )A.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B.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C.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D.一切国家机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5.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是要代表( )A.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国家利益6.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之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是因为(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的根本任务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D.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8.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履行经济职能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作用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9.当台风“麦莎”肆虐浙江省时,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数百万基层党员和干部,冲锋在前,入危房、救群众、跳激流、堵决口……这体现了( )①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②在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党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④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10.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这( )①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②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是党坚持先进性的表现④能够摆脱前进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1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这要求(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目标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③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坚持完善民主集中制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离开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实现强国富民就无从谈起③能否解决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④经济发展了,我国所有的问题就都能得到解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3.正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民众的要求,才能带领人民群众推翻旧政权,获得了执政地位;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才能受到人民群众长时间的拥护。这表明( )A.所有的共产党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B.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旧政权是为了获得执政地位C.只要获得人民的拥护就能执好政掌好权D.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14.在带领华西村走向致富的过程中,共产党员吴仁宝坚持“有福民享,有难官当”。这体现了( )①共产党员的先进性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③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④共产党员没有任何私利可言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5.2007年9月江苏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他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心诚意为人民解难、为党分忧,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张云泉同志的事迹表明( )①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③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表现出来的④掌握一定的权力,才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6.2007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这一论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内涵,更加鲜明地指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请结合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谈谈当代中国共产党应怎样更好地完成历史使命。参考答案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课前预习填空】(1)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2)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基本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3)中国先进生产力 中国先进文化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4)发展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5)相信谁 依靠谁 为了谁 最广大人民 (6)以人为本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主体 首创【课后测试提高】 一、选择题 1.D 2.A 3.D 4.C 5.C 6.D 7.C 8.B 9.D 10.B 11.A 12.D 13.D 14.A 15.B 二、非选择题 16.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更好地完成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必须:1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争取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 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3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www.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