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3.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案(新人教版08版必修2)(原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3.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案(新人教版08版必修2)(原创)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联系当前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加快民族自治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分析说明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民族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提高对民族政策的认识能力,更加珍惜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
【课前预习填空】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 个少数民族。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 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 ,逐步形成了 、 、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坚持 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坚持 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坚持 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 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 。
2.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5)我国坚持以 、 和 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
(6)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 和 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课堂学习重点】
1.我国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现状:从根本上说,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历史形成和遗留的民族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别依然存在,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坚持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准确理解“民族平等”
(1)民族平等的含义中“平等”不是“相同”,民族平等着重讲各民族地位平等,即我国各民族享有权利方面已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但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还很不平衡,还不可能很快消除民族之间的差距,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
(2)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而绝无优劣之分。
(3)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为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铲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这就为我们把这一原则真正贯彻到各个领域奠定了基础。
(4)在民族平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参政权。少数民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3.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采取特殊支持和帮助的关系
(1)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事实上的差异,因此,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尤其是经济发展给予特殊照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对民族地区采取扶持和帮助政策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从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对民族地区进行扶持帮助正是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反映,并未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
①含义: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必要性: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③主要表现: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
(2)民族团结原则。
①含义:指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必要性: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基本原则,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2)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就不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全面实现。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6.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坚持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4)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复习笔记整理】
【高考真题精析】
【例1】(2008江苏单科)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 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通过分析材料可知,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说明在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的原则,故选C。A、B、D说法材料都没有体现。
【例2】(2006北京文综)北京是一个多民族人口构成的大都市。全市有5个民族乡,109个民族村,39所民族小学,10所民族中学,在16所大学中开办了民族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另外,全市建立了民族乡村医疗卫生网络,许多民族乡村、街道还兴办了敬老院和文化馆。这些事实表明
①民族乡村自治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制度
②民族平等权利得到体现
③相同的经济生活是民族平等的基础
④不同的民族风俗和习惯受到尊重
A.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民族平等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题干中各种事实就体现了这一点,故②④符合题干。①中民族乡村自治,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③中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是民族平等的基础,故①③表述不准确,排除。应选A。
【例3】(2004上海单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3年5月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央政府领导、支持新疆各族人民在过去50多年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提高了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了民族团结。这说明
A.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
B.我国消除了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巩固民族团结的核心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支持少数民族的建设事业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
答案:ACD
解析:从材料中看出,国家推动新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保障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A项应选;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巩固了民族团结,说明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巩固民族团结的核心,C项应选;从白皮书中看出,支持少数民族的建设事业是我国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D项应选;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资源等因素,我国尚未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B项错误。但容易误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唯一的民族政策,漏选D项。这就提示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准确理解课本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
【课后测试提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中国民族报》报道,内蒙古师范大学提出的“犬鹿说”,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犬鹿说”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拥有共同的祖先,属于同源一体。依据政治生活知识,对中华民族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定居在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的总称 B. 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C. 世界上使用汉语语言民族的总称 D.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2007年3月22日,为感谢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天津人民对西藏昌都经济发展给予的无私援助和深情厚意,西藏昌都地区组织了民族歌舞团来津进行慰问演出。据此回答2-3题。2.上述材料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的民族关系是( )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民族歧视
C.56个民族一律平等
D.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3.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天津人民对西藏昌都经济发展给予了无私援助,这直接表明 ( )
A.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还比较落后
B.我国已经消除了东西部地区差距
C.民族地区人民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D.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4.我们中华民族,在旧中国由于贫弱,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而如今,我国已初步繁荣昌盛,昔日“东亚病夫”成了世界体育强国。回过头来看我国56个民族,无论在人口数量、发展程度上有什么差别,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关系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B.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实现了平等
C.我国的民族问题已得到了顺利解决
D.现阶段我国的民族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是 (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2007年4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通过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方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应选少数民族代表360名左右。每个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员。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例。据此回答6-8题。
6.材料表明
A.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B.各民族在发展文化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C.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D.少数民族得到特殊照顾
7.在我国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是
A.少数民族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
C.培养、使用民族干部
D.政府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8.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各族人民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
B.我国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C.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D.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大团结
9.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盟长、旗长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中的 基本原则。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10.“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③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④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在中国,讲力量和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力量和成绩;讲苦难和曲折,是56个民族共同的苦难和曲折;讲前途和未来,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和未来。这说明在我国
①各民族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
②各民族之间不存在利益差别
③各民族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④各民族加强团结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③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既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④民族之间的差别使得民族团结不可能实现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全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有 ( )
①没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现代化,就没有全中国的现代化
②没有少数民族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③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④民族自治地方和东部发达地区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推动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十五”期间,在国家的扶持,各兄弟省市的支持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努力下,西藏自治区按照“三纵两横、六个通道”骨架公路网的设想,投资100多亿元,建设了近100个工程项目。这一事实表明 ( )
①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是分不开的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落实
③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前提条件
④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在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上筑起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坚固长城。这就必须做到
①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 ②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行为
③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权 ④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统计表:
一届54年 二届59年 三届64年 四届75年 五届78年 六届83年 七届88年 八届93年 九届98年 十届03年
代表总数 1226 1226 3040 2885 3497 2978 2978 2978 2979 2985
少数民族代表人数 178 179 372 270 381 405 445 439 428 415
少数民族代表占总数% 14.5 14.6 12.2 9.4 10.9 13.6 14.9 14.7 14.4 13.9
有代表的少数民族数(个) 30 30 53 54 55 55 55 55 55 55
――摘自《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问题: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什么原则?结合上表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课前预习填空】
(1)55 (2)阶级根源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4)政治基础 前提条件 经济发展 物质保证(5)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6)国家统一 全国各民族团结(7)(8)(9)(10)(12)
【课后测试提高】
一、选择题
1.B 2.D 3.D 4.A 5.A 6.C 7.A 8.A 9.A 10.D 11.C 12.B 13.D 14.C 15.D
二、非选择题
16.答:⑴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⑵民族平等是指我国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⑶材料我国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少数民族参加各级人大,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从少数民族参与全国人大的情况看,第一届有30个少数民族的代表参加,到六届人大开始55个少数民族都有全国人大代表,少数民族人口占我国总人口不足9%,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占全国人大代表的总人数由9.4%至14.94%,高于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这两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平等原则。
www.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
的基本原则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
同繁荣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面对的具体问题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付诸行动
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坚持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坚持民族团结(重要原则)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