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考政治专题学案系列(1):改革开放30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9届高考政治专题学案系列(1):改革开放30年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09届高考政治专题学案系列(1):改革开放30年
一、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
1、经济发展成就
(1)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我国农村解决了温饱问题,通过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
(2)确立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GDP迅猛增长;
(3)深化国企改革,实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设立经济特区,开始对外开放,加入WTO,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2、政治发展成就
(政治体制改革围绕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3方面进行)
(1)坚定不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坚持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制度,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加快政府转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服务型政府;
(4)坚持“一国两制”,完成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并将继续完成台湾的统一;
(5)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做负责任的大国,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3、思想文化发展成就
(1)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解放思想,推动了改革的深化,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30年来,是我国历史上近代以来文化发展最稳定、成果最丰富的时期之一
文艺创作日益繁荣。
公共文化体系初具规模。
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4、社会事业发展成就
(1)不断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全体人民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
(2)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医保、社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不断落实。
(3)大力增加对义务教育和其他各级教育的投入,在农村实现了义务教育免费教育,国家助学体系不断完善。
(4)科教文体事业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加强。
(5)30年来,我们在各项体育国际比赛中硕果累累,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十七大报告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1)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升级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火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因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二、知识盘点
1、经济生活: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本质
基本经济制度
科学发展观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经济全球化
“引进来”和“走出去”——对外战略
2、政治生活:
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国家性质
政府的性质、地位、宗旨、职能、工作原则
科学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依法行政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外交政策、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3、文化生活: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新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道德典范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4、生活与哲学: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联系与发展的观点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的无限性和反复性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矛盾的观点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命题视角
《经济生活》
问题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的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
2、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进行改革开放
3、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4、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问题二:解决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主要经济措施有那些?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4、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6、建立完善合理的税收制度,调整国家财政收支结构
问题三:说明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力,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2、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3、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
《政治生活》
问题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党和政府为什么坚持改革开放?
1、政府角度:国体。职能、宗旨、原则
2、党的角度:地位、性质和宗旨、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
问题二: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现实现共同富裕,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从政府的角度分析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1、职能
2、地位和原则
问题三:从我国政体的角度谈谈我们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确保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尤其要保证工人、农民等基层代表的适当比例;
2、全国人大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3、加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切实保障选民和代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人大代表要有强烈的代表意识和较强的履行职责的能力;
5、加大监督工作力度,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从制度上保障人大代表监督权的实现。
问题四: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1、是政府健全职责体系,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2、是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需要;
3、是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权威,打造便民利民政府的要求。
《文化生活》
问题一:在经济开放的同时,国际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中法文化年、中韩文化年、中俄国家年等活动的开展,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宝贵的就是财富;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3、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问题二:某地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和谐社会的建设。
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其中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文化产业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创造精神产品和财富,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件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问题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应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1、经济决定文化。
2、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更好地满足农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生活与哲学》
问题一: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以全面改革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伸层次中矛盾问题
分别从唯物论和唯物历史观角度,谈谈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
问题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问题三: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个过程。
问题四:“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道理是什么?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分析材料。
问题五、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改革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在不断解决基本矛盾过程中实现的。
3.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促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进而推进了我国政治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