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4.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学案(2)(新人教版08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4.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学案(2)(新人教版08版必修1)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点击考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从整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了解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经济建设的目标 理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课文导读】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水平。从微观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宏观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4、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____________,综合国力和_________________明显增强。
5、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济体系。
6、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7、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网络构建】
(一)知识结构: 总体小康的成就
全面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的特点
建设 全面小康的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指 GDP方面的目标
标 经济建设的目标 工业和经济体制目标
缩小三大差别目标
人民生命方面的目标
问题探究:
探究1:2006年2月11日,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自豪的向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汇报:“对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去年年底苏州已经基本完成各项考核任务。”苏州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做法是,在目标定位上,“快中求好,好中求优”;在路径选择上,“扬长避短,整体推进”;在工作方法上,“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在组织保障上,“全市一盘棋,凝成一股劲”。
到2005年底,苏州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已经达到54143元,比省均目标高1.3倍。城市化水平达到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比省均目标值低1.7%;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6276元,比省均目标值高2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93元,比省目标值高11%;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2.5%,比省目标值高2.5%.
(1)总体小康的特征和表现是什么
特征: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的目标是怎么样的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是什么?
三大区别:(1)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联系实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经济方面4项指标。
到2020年,城市化率从现在的36%提高到55%以上,城市容量7亿到7.5亿人口,信息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到全球前15名行列,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占有面积不得超过国土总面积的2%,恩格尔系数不超过35%,基尼系数35%-40%,人文发展指数不低于80%,城乡二元结构指数1.80以下.人均预期寿命76岁,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平均达到25%,科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能力训练】
1、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目标是( )
A、实现温饱 B、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全面实现小康 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第二步目标的实现取得的成就从宏观上看,表明( )
A、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B、我国已实现现代化
C、社会已经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D、我国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 )
A、“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 )
①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②“三大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③基本实现工业化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感悟经典]
2004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主要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粮农直接补贴、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其主要目的是( )
A.深化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B.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C.强化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D. 发挥市场对财政投向的决定作用
解法探究: 本题考察了中央增加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就是为了武装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与深化农村经济体改革没有直接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农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其投向不是由市场决定的,故答案选B。
[学习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正确认识是( )
A、只是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
B、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知识水平仍比较低
D、是少数人的小康
2.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表明了( )
①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 ②城乡居民对食品的需求量在逐年下降
③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在增长 ④城乡居民吃的消费水平高,其他消费低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3.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市是( )
A、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了在世界市场上的份
B、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C、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要求
D、积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注意的问题有( )
①它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互动协调的过程
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③关键在全面,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任务艰巨
④关键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3000美金,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性的标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5.我国现在达到的总体小康之所以是不全面的小康,是因为( )
①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
②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③社会保障还不健全
④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我国现在达到的总体小康之所以是不全面的小康,是因为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康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并且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 )
①城乡之间 ②地区之间 ③工农之间 ④不同文化程度之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
7.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 )
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进程
B、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
C、应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非选择题
截至2000年底,全国除市辖区以外的2000多个县级单位中,未达温饱线的占22.8%,居温饱线和小康线之间的占63 2%,居小康线和比较富裕线之间的占13.7%,达到比较富裕线的只占0.3%.
从人口看,2000年全国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占74 84%,接近小康水平的占12.82%,还有12 34%的人口未达温饱和小康。全国农村有3 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6 000多万人处于低水平的温饱,城镇有1 800多万纯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的贫困人口。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针对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主要经济指标是什么?
[巩固提高]1、B 2、A 3、B 4、A
[学习测评]
(一)单选题:1.B 2.C 3.D 4.A 5.D 6.A
(二)不定项选择题:7. ACD
(三)非选择题
(1)材料表明: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2)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几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项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www.
www.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