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考《哲学生活》唯物论及认识论二轮复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9高考《哲学生活》唯物论及认识论二轮复习学案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知识体系(归纳整理该专题原理内容和方法论)
二、易错知识点辨析(要求改正)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6、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7、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8、规律有好坏的。
9、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10、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1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12、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13、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14、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1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16、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21世纪教育网www.
www.
17、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18、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19、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2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1、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22、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4、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5、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26、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2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28、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29、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30、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
31、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32、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33、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34、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
35、实践决定于认识
36、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3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8、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39、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40、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41、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4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43、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44、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45、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
46、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7、“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21世纪教育网www.
www.
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主持,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多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研制的新阿尔法磁谱仪将于2008年升空继续寻找反物质。回答第1—2题。
1、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反物质
A.不属于物质的范畴 B.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C.属于意识的范畴 D.是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
2、人们利用阿尔法磁谱仪深入探究世界,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3、2008年12月5日,国家就《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公开征求意见。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人们的节油意识增强,呼吁通过燃油税改革来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呼声越来越高。这说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
③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08年12月1日至5日,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席卷全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警报,中国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Ⅲ级应急响应。回答4-5题。
4、人类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进行天气预报,趋利避害,却无法控制天气。人类无法控制天气,是因为( )
A.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其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5、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着,任何一片天空都不会一直是晴空万里。这说明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脱离了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C.物质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6、2008年11月12日,根据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拍摄制作的月球影像图发布。“嫦娥一号’,能按照地球指令,准确地向地面传回月球的各种信息,这说明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实践具有社会性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创造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从哲学上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是
A.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8、在四川大地震中,人们认识到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③采取适当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④采取适当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近年来,不少文化景点的过度旅游开发和过度商业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福建有关方面近年来不断采取措施增强群众的土楼保护意识,如编写专门的土楼系列乡土教材,从幼儿起即进行土楼保护教育。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21世纪教育网www.
www.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③量变引起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1998年5月,永定率先成立客家土楼申报世遗委员会。2000年4月,福建决定把永定、南靖、华安三县土楼联合起来,以福建土楼的名义申报世遗。时至今日,在无数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申遗工作终于取得了成功。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C.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决定认识
11、全会强调,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这体现认识论道理是
A.要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B.要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要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要正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2、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国务院做出自2008年8月15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5%至暂免利息税的决定。从哲学角度看,这一材料说明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主观创造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3、“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句话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C.认识事物是不可知的 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4、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和永恒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5、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依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物极必反,暗极则光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16、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天气预报变得越来越精细。除了每个奥运场馆需要详实准确的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这说明了  
A.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发展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原来国家经济“又快又
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说明
A.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C.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D.真理是相对的,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18、甲乙两人去办事,路遇一河挡住去路,无桥亦无船,只能涉水而过。甲说:“不知深浅,怎能过河!”乙说:“不去过河,怎知深浅!”。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
A.实践是否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的问题
C.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实践是否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9、《菜根谭》云,“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www.
www.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0、“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从哲学上看,该论断说明A.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1、材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形势,总的来说,“当前矛盾突出,今后压力很大”。我国特殊的资源国情是: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矿产资源人均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问题。胡锦涛同志曾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试用辩证唯物论有关道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的态度。
22、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选择题
1-5 B A A B D 6-10 C A B D B 11-15 A D B B A 16-20 D D B B C
21、(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的态度反映了我国特殊的资源国情。(1分)
(2)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意识指导实践,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3分)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 ( http: / / www. )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突出位置。(1分)
22、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②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