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高二政治导与练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题 社会发展的规律组编教师:方伟导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明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能力目标: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的物质性,初步树立遵循客观规律的意识。知识点导读: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课堂探究:(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为什么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 (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的含义: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的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探究: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曾说过:“假如牛、马和狮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像的话,他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马画出、塑出马的神像,狮子画出、塑出狮子的神像了。”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由于社会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所以与之密切相联系的社会意识也必然要相应地变化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等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也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课堂探究:(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 21世纪教育网www.www.(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 为什么 ①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2)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补充: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2)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4.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离不开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一活动一旦停止,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和发展,更无法进行其他社会关系和其他社会活动,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课堂探究: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3)结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的意义。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课堂探究:(1)想一想,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www.www.(2)社会发展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内容: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2)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即非对抗性的矛盾),决定了它的实现方式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改革。(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课后练习1.下列现象属于社会意识的有 ( )① 生产关系 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③ 濉溪二中 ④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试管婴儿”已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3.在新时期,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将其写入宪法,以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主要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5.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进一步规范政府职权,更好的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 )A.政府完全做到了从实际出发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C.社会是物质的 D.社会是变化发展的6.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制定,是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对于加快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高二政治导学提纲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题 社会发展的规律1-5 C D C A B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努力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文化属于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国家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意见》,正是强调了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促进作用,这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姓名班级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