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航天事业的发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航天事业的发展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航天事业的发展
相关知识点
《哲学》:
(1)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包括认识功能;生产功能;经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社会政治功能。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伟大杠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2)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革命既给人类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带来了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政治》: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一个新贡献。第一,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重要标志。第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最主要的是靠科学技术的力量。第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或主导要素。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2)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3)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国家兴亡,要在得人。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国家创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关键在于“不拘一格降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特别是各类创新和创业人才。 为此,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党中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
命题角度
依据认识与实践的哲学观点分析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强国战略的内涵;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典型例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08年9月28日,我国航天员在顺利完成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载人航天是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也是增强国家实力、提高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的宏伟工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在短短16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从无人到三人、从舱内到舱外的巨大跨越,成果举世瞩目,成就来之不易。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飞天路上的壮丽凯歌》2008年9月28日
材料2:
21世纪教育网www.
www.
为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农业、工业、国防、财贸等行业和部门都提出了依靠科技振兴行业的发展战略。各省、市、自治区及各地(市)、县(市)也制定了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针。
1998年4月,在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第3次大会上,我国学者宣布,从1981年到1997年的10多年里,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1.65%。同年5月,为了严格执行《教育法》、《科技进步法》,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有关教育、科技投入的规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科技经费预算安排和确保教师工资按时发放的通知》。
材料来源:新华网—新华资料
材料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实践证明,在一定条件下科学技术可以引进,但自主创新能力永远不可能通过引进获得。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可以说,自主创新能力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
摘自2008年9年26日 新华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所蕴含的科教兴国战略。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案要点】
(1)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也指导实践。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应做到: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真正站到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将有力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只有加快科技进步,培养创新人才,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②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③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④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⑤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精辟论 述,强调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自主创新道路,把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请回答: 21世纪教育网www.
www.

(1)我国目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必然性。
(2)为什么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3)当前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答案要点:
(1)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2)①这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②这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3)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优先;②必须坚持正确的科技价值观,弘扬正确的创新理念;③必须完善鼓励和保障创新的法律体系,创造公平诚信、创新友好的市场环境;④必须建设先进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尊重创新就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⑤必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三、材料1 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科技诸方面的比较
( http: / / www. )
材料2 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迈出的一小步,代表着我们在科技创新征程上迈出的一大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做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胡锦涛2008年l1月7日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1、2说明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3)结合材料2说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指导方针和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
www.
参考答案】:
①材料1说明我国的研发投入、科技贡献率与创新型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还没有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②第一,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第二,从我国发展的战略全局来看,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③建设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是要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要发展创新文化,努 ( http: / / www. )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