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高三政治组《文化生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编制日期:2009.4.6编写人: 审核人: 学生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学习目标】—高考考点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知识链接】——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做好知识的拓展、整合要求横向积累前提手 促段 进纵向积累要 基 要求 础 求实质【知识整合】如何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怎么尊重?)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进行文化创新?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热点训练与学法指导】1. 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发展繁荣1. 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交易会将在山东省青州市举行,“七博会”是花卉产业科技、 市场的最高舞台,它将对青州花卉产业的拉动作用将是巨大的。这说明 ( )A.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的影响C.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D.实现了文化的繁荣就能实现经济的繁荣2. 日前教育部发布消息称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京剧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唱、说、表演来感悟京剧艺术的魅力。对京剧入课堂的做法认识正确的21世纪教育网www.www.A.让学生完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B.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C.能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继承传统文化应与人们的喜好相结合2008年4月5日,在山东曲阜和邹城建设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方案征集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标志着这一国家宏大文化建设工程步入操作阶段。回答3—4题。3. 中华文化标志城不仅属于山东,也不仅属于中国,而是中国人民献给世界人民的珍贵礼物。它的建设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②增强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培育适应时代、适应未来的新文化④世界上不同文明见的相互交流、融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 儒家文化发源于山东,中华文化标志城在孔子、曾子、孟子的家乡建设,山东要挖掘这份遗产,打响“孔子牌”,就要 ①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扩大其影响②把儒家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弘扬其精华③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做到古为今用,服务现实④改造落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据此回答12~14题。5. 中国共产党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①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②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这是因为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体现了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传统思想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 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国家目前倡导建设和谐文化,适逢其时。和谐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同时又能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谐文化能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说明A.文化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B.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7、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去的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常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7分)8.材料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材料二 某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文化强市、做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通过对本市1 500多处国家、省级保护文物古迹文化的整理和发掘、总结出本市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内涵,并从这些文化内涵中吸取精华,提升为“开放、包容、创新”的本市精神,同时又将这种精神发扬到各个经济发展领域。他们先后举办燕、赵文化研讨会与本市文化京津行文化活动,宣传本市,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加大文化产业投资力度,先后规划和启动了文化生态旅游、重,点文物场馆建设等近100项文化工程项目。该市引进投资3年增一倍,旅游人数逐年成倍增加,财政收入4年翻两番,实现了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双受益,和谐共进。材料三 二十世纪后半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文化不仅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而且日渐成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力量。文化产业一跃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被誉为“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1)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应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21世纪教育网www.www.(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发展文化产业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关系。(3)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4)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1、(2008广东卷37)(10分)看漫面,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http: / / www.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分)(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8分)21世纪教育网www.www.【教学反思】——知识查漏补缺,方法归纳提炼尊重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媒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 化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意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传统文化及其特点文化继承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因素要投身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建立学习型社会文化创新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基本途径坚持的方向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