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政治最后复习学案回扣教材:《生活与哲学》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整理+强化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年高考政治最后复习学案回扣教材:《生活与哲学》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整理+强化练习】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年高考政治最后复习学案回扣教材: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整理】
一、实践
1、实践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_________________。实践的构成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_________________。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
③实践具有_________________。实践不是单个人的________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____________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3、人类的三种基本实践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获得认识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__。认识产生于实践的________,人们在实践中__________________,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____________,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________________。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________________。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的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_____________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_______________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_______。认识从________中来,最终还要回到_________中去。认识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是认识发展的_______,是检验认识的______________,是认识的________________。这要求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这要求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真理
1、真理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理的属性:
①真理具有___________。由于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每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____________。真理面前_____________。
②真理具有___________。任何真理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超出了_________________,真理就会变成_________;真理具有___________。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1世纪教育网www.
①认识具有___________。认识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_______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_______________的限制,还会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_______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_________________也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____________。认识的_______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_______的人类是世代延续,作为认识_______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这要求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练习】
1、“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B)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A)
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蛮化
3、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老百姓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A)
①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③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 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C)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D)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6、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C)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7、《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应认真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这是因为(A)21世纪教育网www.
①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②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认识应服务于实践 ④真理与谬误有着根本的区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吸烟有害健康”,人人皆知。多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害”人的祸首。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尼古丁只是引起吸烟者对香烟造成依赖的化学物质,因吸烟致死的人群大部分死于亚硝胺、苯荓芘引发的肺癌。这说明(A)
A.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B.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9、面对易中天品三国现象,欣赏的人认为这是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的有效对接,不欣赏的人认为这是低俗和浮噪的反映。这说明(A)
A.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针锋相对的
D.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没有明确的区分界限
10、冥王星是1930年由美国人汤博发现的,这在当时的观测条件下是了不起的。但随着人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不符合太阳行星的标准。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投票决定,把冥王星降为“矮行星”。这表明(B)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多数人认同的就是真理 ②真理具有相对性,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可以有多个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冥王星由70多年的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沦落”为“矮行星”,说明(B)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B.人的认识水平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C.矛盾是事物不断发展的动力 D.源自于实践的认识总是正确的
12、大自然不断“改写”着我们人类的认识,这给我们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启示是(D)
①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绝对的 ③客观世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13、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这说明(C)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14、“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B)
A.真理和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和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15、对于大多数候鸟般往返城乡之间的打工者来说,赚钱养家是当初最朴实的想法,随着岁月的推移,“打工族”中的一部分人视野日渐开阔,学到了一技之长,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初衷自然发生了变化:有的在城里扎下了根,当上了老板,有的“凤还巢”回乡创业,再求发展。这主要表明(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离不开认识的指导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6、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 ( http: / / www. )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答:(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5分)
21世纪教育网www.
17、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答:(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就获得了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这个角度说,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2)但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如果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或者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3)真理还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往前发展。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4)总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此命题的观点是片面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