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政治最后复习学案回扣教材:《生活与哲学》第12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考点整理+强化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年高考政治最后复习学案回扣教材:《生活与哲学》第12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考点整理+强化练习】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年高考政治最后复习学案回扣教材: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点整理】
一、哲学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涵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价值,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既是价值的_________,又是价值的__________。对于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______。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价值观的含义和导向作用
1、价值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价值观作为一种____________,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_________,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事实判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判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
____________的基础上作出。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自觉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
【强化练习】
1、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这说明(C)
①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问的特定关系 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其价值 ③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④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对价值观的理解,错误的是(D)
A.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B.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价值观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3、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C)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4、下列关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B)
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总是一致的 ②二者总是冲突的 ③二者既有一致性,有时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④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具体利益存在差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B)
A.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否良好
B.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人们是否作出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6、下列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的认识,正确的是(A)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 ③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 ④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认识一切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的钥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受;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C)
A.穷人和商人们缺少审美观念 B.美因人而异,并无具体标准
C.社会地位和需要的不同,导致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不同
D.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的人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
8、我们之所以说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是因为(A)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显示自身的价值②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④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活动。21世纪教育网www.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对人的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C)
①二者是统一的,个人只有在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②人的价值的实现完全靠个人的奋斗③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④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清华大学生李强利用假期之便深入山西沁原县一带农村调查,写出35000字的《乡村八记》,受到温家宝总理的肯定和鼓励。从哲学上看,李强参加社会调查的成功启示我们:(A)
①青年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才②青年学生应该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③青年学生要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密切结合在一起④读有字的书,不如读生活这本无字的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11、“人们总是不断地从当时当地的社会存在出发,提出一个又一个的理想,总是在目标实现后,又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人生价值就是这样不断地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奋斗中实现。”这一事实说明(A)
A.人们对理想的不断追求是人生价值实现的精神动力
B.理想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理想对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D.理想对人生有重要意义,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12、目前,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状况令人忧虑。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地方将古河道当作垃圾坑和排污沟,而另一些地方在古河道、古桥、古码头旁建起了大量现代建筑,改变了运河区域的原故。这些行为导致了对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尽管许多地方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使大运河的保护工作难以协调进行。
结合材料,谈谈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应怎样坚持正确的价值观。(10分)
①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要尊重运河的风貌,保证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③正确的价值观是对事物的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要做到尊重规律与满足人的需要的统一、保护运河文化遗产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13、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英雄人物,特别是一大批英雄少年,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非凡勇气、顽强意志和可贵的爱心,感动了全国人民。在灾害救助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各级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规范,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结合上述材料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答:①人的价值体现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雪灾中不计个人利益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行为,赢得了社会对这些平凡人的尊重,从而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②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灾难面前涌现的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没有计算个人利益的得失,考虑的是他人的危难,难能可贵,体现了灾难面前的人间真情。
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 ( http: / / www. )观能动性;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