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哲学常识复习学案: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届高三哲学常识复习学案: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届高三哲学常识复习学案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云阳中学 :谭太安
一、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 三基要牢靠
1、感性认识:对事物( )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
2、理性认识;对事物( )的认识。
3、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 )认识。
4、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5、判断:是对事物的情况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6、推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7、分析: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 ),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8、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的各个要素( )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9、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足已知的( ),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认识:人脑对( )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积极的。
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 )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 )联系。
真象:对事物本质( )的反映。
假象:对事物本质虚假的反映。
▲10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 )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
▲11、人的主观能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理解:▲人类积极的能动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⑴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 )和规律。⑵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能指导人们的( )活动。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及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表现在: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改造世界(自然、人类社会)的活动越来越具有创造性。⑵利用对( )的认识、改造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
▲认识具有( )( )性( )性和( )性,因而能指导人们的( )活动。
一句话理论▲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人的认识能力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具体的时间、空间的限制。▲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都在人。科技兴国、人才强国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振兴提供物质保障。▲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1世纪教育网www.
▲人们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⑴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 ),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⑵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中,( )
⑶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 )
⑷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
▲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⑴⑵⑶
理解:客观因素包括:⑴客观规律。它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和( )。⑵客观条件。它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主观因素包括: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点问题十分重要。
12▲认识的根本任务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为什么说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理解:▲现象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要通过抽象思维分析。
▲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
13、科学理论: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体系的理论。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预见事物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指导作用。
14、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们发挥( )。付出艰辛劳动,不断创造条件的过程,实现这一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
第二:
人们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 )。
科学的思维方法有:①
②分析与( )。③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15、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完成。
16、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认识总是发展的。
17、认识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由低级到高级,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18、分析与综合的关系:密不可分。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的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的基础上的综合。
19、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 )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 )。
积累:20、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
▲知识创新对科技和人类的作用: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创新能促进人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需要注意:
二、易错要纠正。改正下列观点。
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改造世界(自然、人类社会)的活动越来越具有创造性。可以改变或制造规律,趋利避害,造福于人类。
2、人定胜天。
3、人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世界。
4、有时认识了现象就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5、邓小平理论是从马列主义理论出发创立的科学理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6、规律是客观的,它是永恒不变的。
7、认识与意识的区别在于称谓不同。
8、主观能动性中的“主观”与主观主义“主观”同意义。
9、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制约了主观能动性的 ( http: / / www. / )发挥,人们无能为力。
10、感性认识依赖理性认识,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11、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理性认识,因此,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12、只要占有十分丰富和和符实际的感性材料,就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3、人们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善于观察。
14、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并受实践检验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21世纪教育网www.
15、世界的广度是无限的,说明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16、分析方法就是要单纯分析事物个要素。
17、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很多,其核心是判断和推理。
18、合理想象必须作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
19、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基础。
20、打破常规就是创造性思维。
三、能力要提升。
例一、指出下列言论体现的哲理
1、制天命而用之。
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5、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次及彼,由表及里。
6、大脑不是装知识的仓库,而是生产知识的加工厂。
7、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8、事半功倍。
9、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10、名修栈道,暗度陈仓。
11、眼见并非为实。
12、自主创新。
13、司马光砸水缸救小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