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财政的巨大作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财政的巨大作用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征税与纳税》教学设计
全章概述
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课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方面的知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财政,认识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
本课分为2个课时
1.税收及其种类
2.依法纳税
新课标要求
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第八课财政收入的组成,说明财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师引导: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税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9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想到,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能不能获得?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不能。
教师点评: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请看教材80页“相关链接”,了解一下我国税法的有关规定。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要求。
(3)固定性。税收是无偿的、强制的,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国家征税之前必须依法律形式,规定好征税对象和税收数额之间的比例,不能随意变动、征收。当然,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税收政策。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税收的这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请大家阅读教材80页内容,看看能否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教师点评:无偿性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无偿性决定了必须具有固定性。
二、我国税收的种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具体税收项目?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农业税、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关税等等。根据税收的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的税收分为五大类,共20多种。请大家看教材80页“名词点击”,了解一下五大类税收的特点,看看它们都是针对什么对象征收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思考。
教师活动:在这些税收种类中,影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一下这两种税收。
1、增值税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其基本税率是17%。
计税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请大家看教材82页,增值税计算题,并回答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服装厂应缴纳的增值税=15000×17%-1445=1105元;或者=(15000-8500)×17%=1105元。织布厂缴纳的增值税由产品使用者──服装厂直接负担。由此可见,增值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产品销售价-原材料价)为征税对象的,它的直接负担者是下一环节的购买者。如织布厂的布的增值税由服装厂负担,服装厂的服装的增值税由百货商场负担。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缴税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请大家看教材82-83页“相关链接”及有关图表,了解个人所得税有关征税项目、发展情况和计税办法。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发展迅速,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与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的计税办法,就是个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纳税人个人收入越多,缴纳个人所得税越多。这一特点从教材83页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上可以看出。
教师点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办法是分段计算的,个人收入800元以内不计税,多余8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税率分段计税。请同学们计算教材所列题目。
学生活动:计算。应税所得额:4000元;不超过500元部分:25元;500-2000元部分:150元;2000-4000元部分:300元;累计所得税:475元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一想,这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税收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税收的特点和种类,重点介绍乐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知道了它们的征税对象和计税方法。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意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 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这表明 ( )
A.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基本特征
B.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C.国家和政府是赋税制度的产物
D.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
答案:D
[例2] 国家决定,2004年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并在5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这一举措在于 ( )
A.取消对农村经济的监督 B.淡化税收对农村经济的调节
C.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解除国家计划对农业发展的束缚
答案:C
[例3] 某机械厂从钢铁厂购进一批钢材价格30万元,加工成机器后售价45万元。这批机器应缴纳的增值税是 ( )
A.5.1万元 B.7.65万元 C.2.55万元 D.无法计算
答案:C
[例4] 下列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它对调节个人收入有重要作用 B、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交个人所得税
C、公民的个人所得都在纳税范围 D、实行累进税率不利于社会公平
答案 A
★课余作业
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相对学生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税收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国家财政的实质。
《依法纳税》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纳税人、负税人
2、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与联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漏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3、运用税收知识,联系实例,说明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难点
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计税实例材料,并思考税金的缴纳者和承担者分别是谁。
学生活动:讨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增值税中,布的增值税由织布厂上缴国家,但由服装厂负担;服装的增值税由服装厂上缴国家,但由百货商场负担(商场通过加价由消费者负担);个人所得税中,税金由所得者个人上缴国家,并负担。
教师点评:税金的缴纳者和承担者,在增值税中是不一致的,在个人所得税中却是一致的。可见,缴纳税金的不一定都是税金的实际承担者。我们把税金的缴纳者叫做纳税人,税金的承担者叫做负税人。
(二)进行新课
一、纳税人和负税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85页,并思考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
1、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
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由自己承担时,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不是负税人。
我国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因为生产经营者最终把税款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每一位公民都是消费者。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85页图文材料,并思考公民为什么要积极纳税?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
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依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1)偷税
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如伪造、销毁、涂改账本和票据,隐瞒销售收入等。
(2)欠税
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86页实例,并说明陈某属于什么行为?会受什么处罚?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欠税行为。法律制裁。
(3)骗税
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87页“相关链接”,了解骗税行为的特点和法律处罚规定。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4)抗税
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87页“相关链接”,了解骗税行为的特点和法律处罚规定。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3、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88页“相关链接”,思考公民如何维护国家税收工作?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教师总结:公民是国家税收的最终负税人,应自觉增强税收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行为,关注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检举,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依法纳税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纳税人、负税人,以及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各种违法行为的表现和应受到的法律制裁。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认识我国税收的性质和意义,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抵制违法行为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属于偷税行为的是( )
(1)伪造、涂改账本和票据 (2)威胁、围攻税务人员 (3)隐瞒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 (4)虚报出口货物数量、价格骗取出口退税款
A.(1)(3) B.(1)(4) C.(2)(3) D.(2)(4)
答案:A
[例2] 纳税人和负税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对二者关系理解正确地是( )
A.纳税人是税款的缴纳者,也是实际承担者
B.负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C.当通过一定途径将税款转嫁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D.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的税款承担者,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
答案:D
[例3] 下列对公民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必要性的认识正确地有 ( )
(1)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3)是国家向公民提供服务的前提和保证 (4)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5)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证
A.(1)(2)(3)(4) B.(1)(3)(4)(5)
C.(1)(2)(3)(4)(5) D.(1)(2)(4)(5)
答案:C
[例4] 公民要自觉增强纳税、护税意识,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做到( )
A、关注税收使用,监督税务机关执法行为
B、自觉履行纳税义务,争做直接纳税人
C、检查处理滥用税收收入的不法行为
D、处罚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
答案 A
★课余作业
讨论:联系日常生产、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税收实例,讨论应如何认识和对待依法纳税、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这一论题。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税收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把握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