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期中前)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期中前)

资源简介

政治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期中)
第一课
1哲学的智慧是怎样产生的?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二者的关系?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关系: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二课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源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源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源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意识。
7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8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第三课
9真正的哲学为什么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的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0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四课
15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
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说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16人类社会的产生?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17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1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9什么是哲学上的运动?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0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21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2什么是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规律: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时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23怎样按客观规律办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
24意识的产生和本质?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自然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源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5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6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第六课
27什么是实践?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形式?
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他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他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8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9真理?认识与真理的关系?
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使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关系:人的人士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3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特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真理的特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都是具体的。
31认识的特性?表明什么样的认识过程?
认识的特性:反复性、无限性
表明什么样的认识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认识不断地向前发展。
32怎样追求真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