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5.有趣的磁铁》青岛版(六年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能互相配合,协作完成探究工作;学会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重 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和了解磁铁的性质。难 点:探究并了解磁铁的性质。教 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磁铁实验探究盒、水槽、儿童钓鱼工具等。课 型:新授课学情分析: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对学生而言,磁铁并不陌生,许多学生在玩磁铁时也会发现磁铁的一些性质,如能吸铁,但对磁铁的基本性质却没有深入探究过,本课旨在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和科学志趣。教 学 过 程学 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游戏导入(4分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磁铁的形状及外观。(6分钟)游戏一:“给磁铁找朋友”。(6分钟)游戏二:“磁铁争夺赛”。(6分钟)游戏三:“磁铁碰磁铁”。(6分钟)三、总结提升(6分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说说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询问学生喜不喜欢做游戏,引入“钓鱼比赛”的游戏。2、让钓得多的那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快速地将鱼钓上来的。询问学生玩过磁铁吗?都见过什么样的磁铁?让学生观察(一)号材料袋里的磁铁并巡视学生的观察情况,并对个别有问题的小组给予适当的指导。3、课件出示:常见的几种磁铁。让学生用(二)号材料袋里的磁铁做游戏。巡视学生实验的过程,并鼓励小组内多交流。鼓励各小组尽可能的多展示。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在同一块条形磁铁上,不一样的地方磁性一样吗?教师演示用磁铁不同的地方去吸回形针。让学生利用(一)号材料袋里的磁铁做游戏。教师适时点拨。适时引导、点拨、评价。两位学生上台做“钓鱼比赛”的游戏。(2分钟)学生分享钓鱼经验:用鱼钩碰鱼嘴巴上的小铁钉,鱼就被钓上来了。教师及时进行点评。(2分钟)学生讨论交流自己见过的磁铁并汇报。(2分钟)小组合作,学生观察(一)号材料袋里的磁铁,并记录下来自己的发现。(3分钟)学生汇报自主学习的结果:生1:形状不一样,有长条的,有弯弯的......生2:磁铁上刷有两种颜色的油漆,一端标有字母S,一端标有字母N。......(1分钟)1、小组合作,学生用条形磁铁的一端分别去接触不同的物体。将游戏收获记录下来。(4分钟)2、学生汇报交流游戏收获。(2分钟)1、学生猜测:生1:不同的地方磁性强弱一样。生2:两极的磁性强。生3:中间的磁性强。(3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验证刚才的猜测。(3分钟)小组长积极分配任务,有实验者、有观察者、有记录员,并认真讨论记录游戏结果。(4分钟)学生积极踊跃的展示游戏收获,表述小组内的观点。(2分钟)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回答。(6分钟)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游戏引出“磁铁”。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磁铁的认识。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梳理知识的能力,经历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动手动脑了解磁铁吸铁的性质。培养学生大胆猜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学以致用,巩固提升。五、达标检测(6分钟)1、磁铁一般有 磁铁、蹄形磁铁、 磁铁、柱形磁铁等,这些名字是根据磁铁的 起的。2、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 个磁极,分别是 极,用S表示; 极,用N来表示。3、磁铁两极的磁性 ,中间的磁性 。4、磁铁同极相斥,异极 。5、下面物品中,( )可以被磁铁吸起。A、木块 B、铜片 C、铁 D、塑料课件出示当堂达标检测。1、明确测试时间为2分钟。2、教师巡视考试,了解考情。出示答案。1、及时批改部分学生测试题。2、时间到后,投影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互批互改。3、引导学生登分、展评、纠错。4、教师注意点拨、评价。先独立完成(约2分钟),然后依据参考答案组内互改;相互纠错;成绩汇报,登记过程得分和当堂达标检测得分(4分钟)。通过当堂达标检测来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以便有针对性地补教、补学,达成“堂堂清”目标。板书设计有趣的磁铁磁极: S 南极 N 北极磁铁的性质: 有磁性 能吸铁制品 能指示南北方向 S极指南方,N极指北方 有两个磁极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磁铁两极磁力大,中间磁力小课后作业把曲别针放在盛水的杯子里,既不能把水倒掉,也不能用手直接去取,想想怎么将曲别针拿出来?课后习题精编一、我来填一填。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相同的磁极( ),不同的磁极( )。磁铁的两端吸图钉多,是因为( )。二、当好小法官。1、把磁铁摔成两半,这时会形成两块只有一个磁极的磁铁。( )2、将磁铁放在水中,它就不能吸铁制品了。( )三、科学与生活。将铁屑和炭末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如何能很快地将它们分开?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严谨,环环相扣;实验设计得巧妙,有趣。整堂课贯穿了“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有结构的材料,并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意义。同时在这节课中,教师把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