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政治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2009/08/14 第2号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考纲要求】: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重难点】: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纸币、外汇与汇率。【重难点解析】:〖知识体系〗:见《高能高分》P4.一、货币的本质 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自主复习)1、物品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问题:用钱购买的物品一定是商品吗 (非劳动产品商品化) 讨论:租借现象 废品 赠品 礼品 奖品2、分类:有形商品无形商品3、废品是不是商品?------(1)废品为什么称为废品? (2)废品为什么有价值? 4、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马克思)5、两种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想一想):假如,一件衣服能够换取一克黄金,这说明了什么?(想一想):哪一个商品的价值量大?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1把小刀=5千克大米6、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商品生产者或商品购买者,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要获得价值和使用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或价值。现实意义------(1)企业--要加大科技含量,不断革新工艺,提高管理水平,生产出质量好、适销对路的产品,以实现其价值(2)个人--作为消费者,要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最佳结合点,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3)企业和国家要重视创造名牌产品 坚持以质取胜战略(4)国家、企业、个人合力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判断:1.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 )同学们买的增氧器中的氧。( )(2)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 )(3)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100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其卖掉2/3,剩下1/3就送给了他的亲戚。( ) (4)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 )(5)到商店买来一个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 )考点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⑴货币的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②货币的含义③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什么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⑵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⑶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⑷反对“金钱至上”反对“拜金主义”。反对把金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一切依靠金钱,一切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害人害己。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①什么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②货币为什么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③货币怎样执行价值尺度职能?④货币以什么形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职能--------①什么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②什么叫商品流通?③货币以什么形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名称 交换方式 公式 产生时间 特点物物交换商品流通(3)贮藏手段职能------货币为什么能够执行贮藏手段职能?(4)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的职能A、含义B、货币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产生过程2、纸币的含义:(思考):货币和纸币的关系?------参考《高能高分》P7 ①职能: ②发行:A、B、C、解决方法:重点、热点分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含义----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由商品和劳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2)原因-----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通货紧缩①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是主要原因;②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③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3)表现-----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紧缩大多数商品和劳力的价格普遍下降我国目前处于明显的通货紧缩状态各类物价指数都出现了较长时期的持续下降(4)利弊-----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对企业生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会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对企业生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会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经济的发展。通货紧缩1.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也为在一定领域加快改革提供了条件,适度的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2.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的下降,会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者的积极性;3、强化居民“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4、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5)对策-----针对通货膨胀,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针对通货紧缩,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扩大内需,抑制物价下滑,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考点1:货币与财富: 货币总是代表着一定的财富,代表着人们过去的劳动。本身没有是非善恶的区别。考点2:结算与信用工具(自主复习):信用卡的含义、使用信用卡有什么好处?考点3:外汇与汇率: 〖思考探究〗:1.外币主要执行的是货币的( )A.支付手段职能 B.贮藏手段职能 C.价值尺度职能 D.流通手段职能2.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购买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支付的本国货币比以前少便是外汇汇率( ) A.升高 B.跌落 C.不变 D.居高不下(思考:汇率的升降对经济的影响?)【高考原题解析】:见《高能高分》P5—6【热点关注】:1、人民币升值 2、通货紧缩【达标测试】:1、.关于货币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纸币是货币符号C.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D.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2.下列选项中,属于商品的是( )A.原始森林 B.自产自用的粮食 C.商店里卖的电器 D.援助灾区的物资3.价值是指( ) A.凝结在商品中的具体劳动 B.凝结在产品中的具体劳动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劳动 D.凝结在产品中的无差别劳动4.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这是因为( )A.纸币过多或过少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B.纸币过多或过少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下跌C.纸币是货币符号,只有使用价值但无价值D.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5.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为 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 )A.8000 0.5 纸币贬值 B.4000 0.25 购买力降低C.16000 2 通货膨胀 D.2000 3 购买力提高6.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它们的共同本质是( )A.都是交换的媒介 B.都是劳动的产物 C.都是一般等价物 D.都是由金银充当7.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它们的相同点是( )A.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B.流通手段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D.价值尺度产生在前,流通手段产生在后8.转账支票和信用卡都是( )A.财务人员使用的信用工具 B.属于电子货币的一种C.支付手段 D.在转账结算中,人们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9.《人民日报》(海外版)曾载文说,如果原油价格持续走高,下半年通货膨胀仍有升高的机会,黄金可重获市场青睐,成为对抗通货膨胀的保值工具。这说明( )A.黄金价格升高能引起通货膨胀 B.黄金本身有价值,能起到保值的作用C.黄金仍是当今流通的主要货币 D.黄金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10.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20元钱买了10斤苹果 B.顾客买了3斤苹果,三天后付款C.顾客用20元钱可以购买10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订10斤苹果PAGE高三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Page 4 of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