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七校联考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word+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义乌市七校联考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word+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卷Ⅰ
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16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7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18[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19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20[ A ] [ B ] [ C ] [ D ]
21[ A ] [ B ] [ C ] [ D ]
26 [ A ] [ B ] [ C ] [ D ]
31 [ A ] [ B ] [ C ] [ D ]
22 [ A ] [ B ] [ C ] [ D ]
27 [ A ] [ B ] [ C ] [ D ]
32 [ A ] [ B ] [ C ] [ D ]
23[ A ] [ B ] [ C ] [ D ]
28 [ A ] [ B ] [ C ] [ D ]
33[ A ] [ B ] [ C ] [ D ]
24 [ A ] [ B ] [ C ] [ D ]
29 [ A ] [ B ] [ C ] [ D ]
34 [ A ] [ B ] [ C ] [ D ]
25 [ A ] [ B ] [ C ] [ D ]
30 [ A ] [ B ] [ C ] [ D ]
35[ A ] [ B ] [ C ] [ D ]
卷Ⅱ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历 史 与 社 会 试 题 卷
考生须知:
全卷共分卷Ⅰ(选择题)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
本次考试采用开卷形式。全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请用黑色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卷Ⅰ
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古丝绸之路的陆路遗迹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郑和下西洋 ③马可·波罗来华 ④ 鉴真东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最能证明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甲午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清朝时期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是 ( )
A.设三司 B.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 C.设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
4.“一种探索,只为好生活”下列对中外先进分子的探索归纳正确的有( )
序号
探索
历史影响

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哥白尼.“日心说”
“世界近代科学革命的开端”

爱迪生.电灯
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距离

黄宗羲.“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批判了封建礼教,具有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 )
A.达·芬奇 B.莎士比亚 C.但丁 D.米开朗基罗
6.17~18世纪,英美法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共同成果是(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推翻了殖民统治 D.建立了共和政体
7.关于工业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美国 B.电力的广泛应用,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C.工业革命使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D.手工劳动取代机器生产
8.历史人物往往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他们能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以下历史人物与其历史功绩组合,不正确的是( )
A.俾斯麦——促成德国完成统一 B.华盛顿——领导美国取得独立战争胜利
C.彼得一世——宣布废除农奴制 D.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9.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都是向西方学习,一个成功了,一个却失败了,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只要坚持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就会获得成功
B.最重要的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
C.只要颁布一系列改革诏书,不需要发动群众也能够取得成功
D.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要救中国,必须要革命
10.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有(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③科技长期落后 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2.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符合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启蒙运动
是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解放运动
B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
首创君主立宪制新体制
C
设驻藏大臣
西藏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D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完成全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
13.美国学者罗伯特将发生在北大西洋东、西岸的政治事变结合起来,将18世纪最后40年命名为“民主革命的时代”。这一时期在北大西洋的西岸产生的民主革命成果是( )
①《权利法案》 ②《独立宣言》 ③《人权宣言》 ④《1787年联邦宪法》
A.①③ B. 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这个国家应该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5.《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哪些议论符合史实(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可以在东交民巷设大使馆了。
③日本:我们的机器也可以搬到中国去了。 ④德国: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山海关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6.下图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 )
A. 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是一部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C. 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往往需要经过一个长期、曲折和复杂的斗争过程
D. 掌握革命领导权的资产阶级不想推翻旧王权
17.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清朝,你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③农民在耕种甘薯和玉米 ④北京市民在戏楼中看京剧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③④
记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对世界各大洲百年来的发展产生久远的影响,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据此回答18-20题。
18.这里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科学革命 C.丝绸之路开凿 D.新航路开辟
19.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 麦哲伦 C.达伽马 D.迪亚士
20.中国为这些航海活动作出的世界贡献指的是( )
A.指南针的发明 B.火药的发明 C.印刷术的发明 D.提出地圆说
21.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③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 ④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符合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④ 工业革命 ——工厂建立,流水线生产成为一种常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
A.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B.火车的问世??
C.汽车的发明和使用? D.蒸汽机的发明?
24. “华盛顿的行动很感人……为了国家的事业,他却抛弃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离开了家人和朋友,牺牲了自己的舒适环境,把这一切都拿来孤注一掷。”材料“国家的事业”是指( )
A.起草《人权宣言》 B.赢得民族独立 C.实现种族平等 D.消除南北差异
25.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外的联系与交往
26.100 多年前,号称“不沉之舟”的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该船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发明: 使用蒸汽机提供动力,装有 4 台发电机可供船上一万多盏电灯用电,还装有……下列对材料中所涉及的技术发明的叙述共同点,正确的有( )
①都发明于 18—19 世纪 ②都由英国人创造发明
③都是前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 ④都是电气时代的发明
A.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27.“如果我的名字将载入史册的话,那么重要的就在于这个法令,我的灵魂都寄托在它里面了。”这句话出自林肯发表的哪一文献中( )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28.下表中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及美国独立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有( )
史 实
历 史 意 义
共 同 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
的国家
④都取得了胜利, 都促进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
②推翻了英国的封建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结束法国封建专制统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9.“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下列属于这一科学诞生的标志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成立 C. 苏联成立 D.《 国际歌》的传唱
30.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英国宪章运动 B. 《共产党宣言》发表 C. 法国巴黎公社 D. 俄国十月革命
31.“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广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
A. 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 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32.青年戚继光曾作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为实现雄心壮志他( )
A.奉命肃清倭寇 B.率军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 D.增修万里长城
33.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各组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的扩大 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唐盛世的出现
③清朝海禁政策——近代中国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等国的崛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4.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再到“宇宙是无限的”这样一个过程,提出这三个学说的科学家依次是( )
A.布鲁诺 哥白尼 托勒密 B.托勒密 哥白尼 布鲁诺
C.托勒密 布鲁诺 哥白尼 D.哥白尼 托勒密 布鲁诺
35.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专题探究,下列资料符合该主题的有( )
①美国发行的纪念独立战争的邮票 ②网上下载的莎士比亚的资料
③欧洲殖民者海外扩张的时势地图 ④课本上攻克巴士底狱的插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卷Ⅱ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30分)
36.(10分)学会比较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中国和欧洲的近代化的进程各有特点,小明同学制作了一份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如下:
材料一:
材料二:在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还搜集到了如下图片资料,它们见证了中国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的发展历程。



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材料一当中未填写的内容。(2分)
材料二中的图3和图4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
(3)材料二中图2的黄海海战反映了中国近代遭受的哪一次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与图3
和图4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有何内在联系?(4分)
(4)欧洲的近代化经历了由思想解放——制度转变——技术革命的过程,结合上述图片, 与欧洲相比,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2分)
37.(10分)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输给了西方,西方世界优势形成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和其他航海家的发现之旅主要目的也是帮助欧洲人找到富饶的中国。为什么哥伦布时代的欧洲人会认为中国是富饶的国度呢?……拜哥伦布所赐,欧洲人终于找到了财富。
——摘编自[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1)结合所学回答,谈谈你对材料中“拜哥伦布所赐,欧洲人终于找到了财富”这句话的理解(2分)
材料二:孟德斯鸠指出:不但三个权力不应该结合在一起,就是两个权力也不应该集中在一个机构中。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当启蒙思想四处传播而大革命又即将爆发时,“君权神授”的理论已经动摇了,越来越多的人抛弃它。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史近代史.上卷》等改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2分)
材料三:英国是一个岛国,新航路开辟后,处在世界商业通道的中心,由此刺激了英国的经济,让它向工业经济发展。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工业革命是人的创造力的焕发,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等改编
(3)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许多人提出不同解释。①有人认为地理位置是重要因素。②也有人认为根本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请你任选一个观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分,只选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4)运用上述材料所提及的事件及其影响,简述“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西方世界优势形成”的原因。(4分)
38.(10分)古今中外,危机与改革相伴随,直面危机,勇于改革,是人类追求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巨变时代】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
——(美)史兹·墨菲(亚洲史)
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相同困境。(2分)
【强国之策】150多年前,在民族危机面前,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在进行着改革。
列举一项洋务派“学习外国利器”的具体措施。结合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就福泽谕吉所言“改变政令”做出解释。(2分)
【同途殊归】昔同治(1862—1874)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日:“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3)中日两国一样的回应却产生不一样的结果。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2分)
【机遇·挑战】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改革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论证严密)(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