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过程与方法: 1、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做冷热变化、流水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3、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2、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3、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求证冷热变化、流水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酒精灯、水、镊子、岩石、塑料瓶、烧杯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课件出示象鼻山、石蘑菇、鹅卵石等图片)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看的景点都和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岩石(教师板书:岩石) 这些岩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奇特、奇形怪状等) 那么,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些奇特的岩石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吗?(学生猜测) 那么如果在过一万年,甚至更久,它们还会是这个模样吗?(教师板书:会改变模样吗) 是什么原因是这些岩石发生变化呢? 学生猜测各种原因(教师一一板书) 刚才都是我们的猜测,我们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呢? 学生提出实验 我们能不能把大自然中的岩石和影响岩石的因素搬到教室里来?怎么办?(让学生提出试验用具代替) 酒精灯模拟太阳,小石头模拟岩石,自来水模拟雨水,瓶子中的水晃动模拟流水冲刷。 那这个实验应该怎么来做?小组讨论 请一组会几组学生讲述,教师补充实验步骤。 二、实验求证 (一)冷热实验 1、我们就用这块小石头模拟校园里的岩石(出示小石头),那阳光和雨水用什么代替? 2、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讲解实验单的填写。 4、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汇报实验收获。教师相机追问: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样的?如果继续实验下去,这块小石头又会变成什么样?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水槽底部有些小碎石) 7、小结:这些现象告诉你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得出结果:热胀冷缩 播放视频 二、流水实验 当山上的岩石碎裂后,滚到山脚下的溪流中,还会受到水流的冲刷和搬运,接下来同学们用桌上的实验材料,自己设计流水冲刷的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汇报实验收获。(请两组上台汇报)教师相机追问:你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如果继续实验下去,这块小石头又会变成什么样?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小结:这个实验,又告诉你什么信息? 流水的冲刷和搬运过程中,是岩石之间互相碰撞,造成岩石的模样发生改变。 播放视频 视频中的岩石经过流水的冲刷后,变成了鹅卵石,我们刚才的小石头有没有变成鹅卵石? 为什么? 学生提出时间的问题 三、推测与解释 (一)课件展示另外一些岩石的图片。它们以前长这个样子吗? (二)科学推理:联系刚才的实验,说一说这块岩石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课件出示视频:岩石的风化) (三)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因素也能使岩石的模样发生改变?学生讲述,教师板书。(教师相机出示“石生树”图片:这棵树长在什么地方?一直长,岩石会怎样变化?植物的根也能改变岩石的模样。另外,动物、大气污染等对岩石的破坏也很厉害,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作用。 (四)明确风化概念: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四、巩固应用 生活中有许多石制的文物古迹,比如龙门石窟(出示图片),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被风化损坏的地方) 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保护文物古迹的方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