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2.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2.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教学目标】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有今天如此丰富的文化是不是当代人民从头创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中国人民创造并通过继承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文化积累下来的。
1、 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本意是指各种学说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在2004年法国文化年开幕当天,温家宝总理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时,就国家关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讲的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温家宝总理对“和而不同”思想赋予了什么新的时代内涵?对传统文化引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接收和享有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地继承,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的。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传承中既要有所扬弃地继承,更要不断推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那么,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呢?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更替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服饰都有严格的等级标准。自宋代开始就明文规定,只有皇帝能穿黄龙袍,普通庶民是不许使用龙的图案和穿黄色的衣服。1920年代,民国政府确定:男子礼服为中山装,女子礼服是旗袍。当时的时髦装饰,男子是礼帽、眼镜和怀表;妇女们则去了发髻,农村姑娘梳起大辫子,城市妇女开始流行烫发,着上衣下裙或新式的旗袍。建国初期,中国服饰受前苏联的影响最大。军队中的女干部穿着大翻领、斜插口袋的列宁装,与短发配合,给人以一种整洁利落、朴素大方的感觉。改革开放之后,服饰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封建王朝、中华民国、社会主义新中国不同社会制度下服饰的变更与发展说明了什么道理?(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经济、政治制度的更替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制度时,会引起经济、政治的进步,而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即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社会制度发生更替,文化形态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大约在6千年前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记录。 最初,人们将文字记录在兽骨,龟甲或者石头上。 后来又逐渐发展为用丝绸,以及更为普遍的竹简、木牍。据说,西汉的东方硕曾经向皇帝提交的晋见书就是由3千个竹简组成的,必须要有2个强壮的侍卫抬到大殿上。当时的所谓“学富五车”书的大学者,其实也没有读过多少书,只不过看过五车竹简、木牍而已。它所含的信息量很难与现在一本比较厚的书相比。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引起了书写材料的革命,使纸张成为传播文化的强有力的工具。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3、思想运动会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思想运动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四个反对”和“四个提倡”)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二、提倡科学,凡对愚昧、迷信。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些思想的提出对于社会的变革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
总之,通过探究,我们知道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对文化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现代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另外,除了上述因素对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在文化传承中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其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3、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2003年岁尾,随着全国最后一家私塾湖南省平江县五峰私塾宣布“封馆弃教”(教古书习诗文练书法),从孔子创立私学至此,走过两千五百多年的私塾教育终于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为什么私塾这种教育方式被历史所淘汰?
私塾这种教育方式被历史所淘汰并不意味着教古书习诗文练书法完全不适合时代发展的步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出现过短暂的一段国学研究的黄金期,如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而80多年后,在商业文化、网络文化、通俗文化充满我们生活,为我们大肆追捧的时候,最近人民大学将组建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国学院,首期国学班2005年9月就要开班了。结合身边生活,就人大最近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国学班,掀起新一轮“国学热”,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国学是我们文化传统、思想传统、民族智慧的精华。没有了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根。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尤其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影响。)
【作业】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