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教学重难点】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充实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一种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强大力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这些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2005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历史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P77探究——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想一想,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的发展有何意义?(这些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P78探究——你认为上述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你能否结合时代背景就其中一直精神说明其时代意义?(对祖国真挚的爱,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使命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振兴中华、舍我其谁的赤子情怀,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一种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早在2000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出口创汇达720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毛泽东说过,在我们社会主义里,可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但是经不起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想一想:要预防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样做?(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时代不同,党所面临的任务不同,但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振奋全国人民的精神是相同的。
P80探究——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来看,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呢?(毛泽东的进京赶考意在告戒全党,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和发扬在长期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胡锦涛到西柏坡学习重温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其目的在于提醒全党,在全面建设小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因此二者尽管所处背景不同但在高举民族的精神火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是一致的。这也昭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在德国,三个来自中国的学生与十来个德国学生共话中秋。德国学生问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如许多中国人是不是盘辫子;有些问题很学术,日本、朝鲜文化是不是和中国文化一样的。那台湾呢?当一个德国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中国学生立即用流利的德语严肃地说,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历史赋予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的使命。一个中国人在结束对台湾参观访问后,回到大陆得意地对他的同事说:这次从国外回来,使我看到许多从未见识过的东西,令我大开眼界。对比中国学生严肃的回答,你认为这个中国人的行为有何不妥吗?(这位中国人不应该将到台湾参观访问视为出国不妥,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不是一个国家。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体现。)这对我们有何启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要求我们做出轰轰烈烈的壮举,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它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作业】
树无根不活,人无根不立。只有把民族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我们才能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每一个中国人也才有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向深入,在做好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作为青年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