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1张PPT。《思想政治》新课程高考 及教学复习的几点思考 一、09年福建省新课程高考要“让改革者受益”。(1) 平稳过渡,难度值不会提高,甚至可能有所降低。仍然采用3+综合;题型、相对题量和命题方式基本稳定。这意味着,近几年旧课程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会得到延续;如果由本省自己命题,会尽力克服近年来命题中明显的缺陷。(2)会借鉴先行课改省份的试卷命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突出生活主题和价值取向,强调基础性,注重考查能力,一定程度上体现倡导实践性和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 如果由本省自己命题,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本省特色。14.【08宁夏】维持市场平衡健康发展,防止股市泡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当股市增长过快时,政府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降低利息税③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 ④扩大基金发行规模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会延续近几年旧课程高考命题变化趋势1.坚持能力立意,主要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考查的层次要求越来越清晰明确,综合性、实用性越来越强。试题中直问直答的纯理论考查的试题越来越少。2.主要考查课本中主干知识,但不排除考查体现国家意志和教育需要的命题背景材料的需要的非主干知识。3.继续设置跨学科综合和学科内综合试题。4.命题不回避社会热点,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热点或与之相关的问题的能力。对社会热点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联系实际考查,以隐性介入、微观考查为主,但不排除显性介入、宏观考查;对负面的社会热点问题一般正面考查。5.以寓言、古诗句、漫画等为背景材料的试题,将会继续出现。6.命题方式基本成型,但稳中有变、稳中求新。选择题的基本题型(1)从思维形式特点区分,主要有归纳推理型(聚合型)和演绎推理型(发散型)两类。前者的题干指向用语有:这表明、这体现……等;后者的题干指向用语有:是由于、是为了、我们应当、下列观点或行为属于……的是,等等。(2)从题与题之间的关联性区分,有单题和一材多用的连题两类,由于连题的知识发散受到局限,趋向减少。(3)从选肢与选项之间的对应关系区分,有组合选择和非组合选择两类,趋向以组合选择为主。(4)从题干和题肢的关系看,可以分为因果关系型,区别联系型、评价型,材料理解型。选择题的基本题型(5)从命题引用的材料类型区分,主要有:事例材料型选择题、引文材料型选择题、图表材料型选择题、漫画寓意型选择题、选择填空型选择题等。(6)从题肢的语言表述区分,有观点、原理型(如题肢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事实、行为和生活化观点描述型(如题肢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各类题型的有机搭配,可以增强知识和能力考查的多样性。非选择题命题的基本情况(1)继续以“一单一综”的形式出现。(2)单独成题的政治学科内综合题,通常设置3个小问,分别从经济、哲学、政治常识三部分入题;(3)跨学科综合题的出题方式是结合历史、地理知识,围绕一个相关主题,各设置若干个问,政治学科一般出现在整道题的后面,通常设置两问,要求用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新课程高考增加了文化生活模块,学科内综合一般还是三问;选做题一般在跨学科试题中,不完全排除在学科题内。 (4)题型一般包括简答题、论述题两种,有时有辨析题。高考论述题由材料和设问构成,从设问看包括限制性设问和扩展性设问;从材料的形式看,可以分为情景式(引文式)材料和图表式材料等,近几年以图表式材料为多。从材料和设问的关系看,既有一个背景材料,同时引出3个问题;也有在一个主题下,分别设置3个材料,各自设问。非选择题命题的基本情况在内容构成上,非选择题由三部分组成,即情境、设问、立意。情境一般选择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给出新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图表数据材料),设置新情境、新问题;设问,一般由层层递进的几个小设问组成;立意,即考查考生运用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考查内容大体上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从非选择题的答案组织来看,简洁是其突出的特点,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紧扣题意、有理有据、要点突出、层次分明、言简意赅、联系材料、使用术语、准确、规范等几个方面。非选择题命题的基本情况三、会体现五省区新课程高考命题的一些新特点(1)有选做题。(选修模块;超量命题,限量作答)。(2)时事不会单独命题(选择题)。(3)命题凸显地方性。开发地方考试资源,体现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 。(4)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有所体现 。(5)试卷的生活化味道更浓。新课程回归生活的特点会得到较大体现,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6)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开放性。命题材料、设问具有开放特点,答案不是唯一的。三、会体现五省区新课程高考命题的一些新特点四、新课程教学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明确新课程高考范围和要求,合理规划教学复习进度。新课程考试,模块增加了两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考点增加的40多个,此外还增加了选修模块的考点,但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有较大变动。在本省考试说明颁布之前,可先根据国家课程中心颁布的08年新课程高考大纲,对照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把握好复习要求,不赶进度,科学安排好复习时间。选修模块的考点和考查要求由本省自己确定,目前尚未确定,可留待明确后再复习,其中《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部分知识和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点复习。2.教学复习要立足于夯实基础知识,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 对考点知识的复习要点面结合,逐个梳理,突出重点,并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重点知识包括主干知识、易混易错的知识和当年社会热点问题可能覆盖的知识。对知识的复习,不能冷饭重炒,不能就知识讲知识,要联系实际事例、结合试题;让学生暴露问题,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加强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基本能力包括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知识比较和迁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答题的应试能力(包括审题和组织答题)。在教学复习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高考考纲中规定的各个层次能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引导,但关键的是学生自己的感悟、理解。这就需要相应适量的高质量的配套试题训练;需要典型例题的引导、讲解,相似题的训练、反馈和变化题的再训练……最终要落实在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上。其中,尤其要注重上好讲评课,利用学生答题中的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性问题,个别指导。4.利用高考经典试题,训练学生对不同题型试题的审题、答题能力。既要关注新课改省份适合进行文科综合试卷的高考题型,还要重视利用旧课程高考中常见的符合新课程精神的基本题型试题进行训练,特别是图表数据型的主观性试题和辨析题等。应强化审题、答题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掌握审题的技巧。要分选择题、简析题、辨析题、论述题、探究题,进行相对集中的分类指导,掌握每种具体题型基本的审题方法。平时的练习训练,对学生答题规范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讲评中可利用实物投影仪或者讲义形式展示学生答题,让学生分析审题、答题的得失。5.要改变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针对高考模块增多、考点增多的特点和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指导学生自主复习,敢于质疑;要留有学生质疑的时间。教师主要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知识框架和重点知识的归纳、比较、释疑和指导审题、答题的作用。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复习效果。6.加强时事教育,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高考政治试题一定要联系社会生活热点和反映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教学复习要针对高考试题对热点问题考查的特点,分别进行隐性结合和显性结合、微观切入和宏观切入、正面考查和反面考查不同类型试题的分析训练。此外,教学、复习还要注重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和问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训练。如果确定由本省自己命题,要注重结合本省的重大时事和社会生活实际。把时政热点问题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及时、有机地渗透在平时的教学复习中。7.要注意教材的最新修订。 2008年分别对四个必修模块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其中必修1、必修2、必修3都有不少知识点作了变更,其中重大变更应根据新修改的内容复习。 8.适当关注 “名词解释”、“专家点评”等辅助文栏目中与重大时事相关的重要知识。 五、确定合理的复习进度(从各校实际出发)本人的思考:第一轮: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主要目的:掌握考试范围内的每个考点,达到:考点清晰化、系统化、问题化;选择题答题基本过关;中等难度以下非选择题答题要求基本清楚。复习以互动式的理论联系实际讲述为主,讲、练、评结合。第二轮:2009年2—4月省质检前,巩固知识,提高能力阶段。以练习带动复习,实际联系理论,通过练习中发现问题,补缺漏,强化主干知识和系统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联系实际分析应用能力,明确不同题型非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答题规范。 第三轮:省质检后—5月下旬。 前半段,侧重强化训练。教师可以通过精选各地模拟试卷、精挑各种经典试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规范答题,提高应试能力。后半段,侧重回到基础查漏补缺,不仅要查补教材知识;也要查补和适当归纳主要时政热点专题的主要分析角度,引导灵活应变;还要查补不同题型的答题规范。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