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二轮复习政治热点学案(13):打黑除恶,推进民主法制进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高考二轮复习政治热点学案(13):打黑除恶,推进民主法制进程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高考二轮复习学案
政 治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十三 打黑除恶 推进民主法制进程
【学法导航】21世纪教育网
(一)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原则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基本内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主体:广大人民群众;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标准:宪法和法律。)
  (3)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4)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因为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所以,依法治国就是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治理国家。
  (5)要求: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和普法教育工作。
  (6)依法治国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统一。①在我国,法律把党和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赋予其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效力。②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坚持和保证人们当家作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定力量。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③我国的法律是党领导人民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它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服从法律、依法办事,就是服从党的领导,遵从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④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就是把党的领导纳入法制轨道,实现由过去主要和直接依靠政策治理国家向主要和直接依靠法律治理国家的转变。☆高☆考♂资♀源?网
  (7)必要性和重要性:①依法治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的客观要求。②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法律保证。④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法治与人治、法制的区别
  (1)法治与人治的区别:①两者基础不同。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②两者特点不同。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③二者体现的原则不同。人治体现不平等的原则,而法治体现平等的原则。
  (2)法治与法制最主要区别:法制一般是指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法治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立法、执法等多个环节。
  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实现的手段和调整范围不同。法治是用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德治则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道德的调整范围要比法律调整的范围大的多,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要把人们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严格区分开来,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2)联系: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承、互相促进。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和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提高社会主义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护法。
  (3)意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性质和国家职能的体现和要求;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
  2.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因为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证。
  3.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走自己的路。21世纪教育网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使我们对人类文明的理解更加全面、完整;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有利于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典例精析】
1.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⑦人民群众是党领导下依法治国的主体力量
③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④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决定、相互促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A ①②③分别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④说法错误。
2.(1997·上海)1997年6月9日,上海市公安局动员部署“严打”工作,要求从6月起至8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场以“打‘两拦’、扫‘六黄’、治‘顽症’、严防范”为主要内容的“夏季战役”,这体现了( C )
A.阶级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严打”必须搞大规模政治运动
C.“严打”就是专政,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D.各项工作都要为“严打”服务
3.(1993 全国 2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这是因为人民民主 (  A ) 21世纪教育网
A.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B.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表现
C.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根本观点
D.是调动人民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
4.(1993 全国 22)“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由于国内和国际因素,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有( ABD )
A.现阶段,我国的阶级斗争主要是指广大人民同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斗争
B.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C.只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阶级斗争就不可能激化
D.阶级斗争已不是我们普遍的社会现象
5.(1993 上海 24)在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对这个论断的正确理解是:阶级斗争( CD )
A.时有时无,时隐时现
B.只在政治领域中存在
C.已经不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D.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6.(1993 上海题)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 ( AC )
A.我国的阶级结构已发生根本的变化 B.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有很大提高
C.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D.我国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高☆考♂资♀源?网
7.(2008·江苏单科,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答案 B
解析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属于经济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但材料未体现;C、D项错误。
8.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案】(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社会主义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保障。依法治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持国家长治久安。
(4)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 尊重和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9.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推行了“行政问责制",一大批政府官员因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失职"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或免职或引咎辞职。在2008年9月一连串的问责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官员的行政问责制日益走向成熟。行政问责制的 盛行再次给各级政府官员工作增加了压力和约束。
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
(1)推行行政问责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2)我国当前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
【答案】(1)①推行行政问责制度,有利于规范、监督政府的行政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责任推诿,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②推行行政问责制度,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与态度,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正确地履行职责,增强政府的权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③推行行政问责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①政府应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重大行政决策和政务信息必须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②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③权力机关应加强监督,避免“监督缺位"的现象。④公众、社会舆论要在推动对官员问责制中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10. (1998 上海 32)简答: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高☆考♂资♀源?网
【答案】(1)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只有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才能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只有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内部的民主。
(2)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人民内部实行充分的民主,才能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才能为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民主与对敌专政的关系以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答案要点基本上取自课本,主要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归纳综合能力,难度不大。☆高☆考♂资♀源?网
【专题突破】
1.重庆市政府坚决以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严厉打击打黑除恶行动,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我国政府履行 ( A )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重庆市各级政府以打黑除恶行动为契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团结带领群众坚决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是( D )
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的工作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 B )
A.国家要保护公民的一切政治权利和自由 B.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C.政府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D.公民应积极参与国家法律的制定
4.下面对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认识正确的有: ( D )
A.任何公民都享有相同的权利,并承担相同的义务 B.任何公民的所有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C.任何公民在立法、守法和司法上都是平等的 D.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5. 地方官员的本土化、地方势力化,给官官勾结、官商勾结、官黑勾结、警匪勾结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性,或者说丰厚的土壤。若要长治久安,必须标本兼治,除坚持不懈地打黑除恶外,还要依靠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法律手段来解决根本的、长远的问题,着力发展健康的社会组织,培育良性力量来抑制黑恶势力。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D )
A.量变引起质变 B.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6.重庆司法局局长、被传与多名“黑老大”交往甚密的文强落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后,重庆市司法局加大对人民群众的法律援助力度,给人民群众提供便利快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使法律援助“民心工程”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库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表明重庆市司法局( A )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③坚持党的领导 ④权力受到制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重庆市打黑除恶以后,各级政府都力求做到依法行政。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 ( C )☆高☆考♂资♀源?网
①维护公民的特权 ②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 ④保障人权,推动民主法制建设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依法治国即依宪治国,实施依法治国就是要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
参考答案: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依宪治国。依法治国还需要依据其它法律法规,认为“依法治国即依宪治国”是片面的。
②实施依法治国必须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还要做到立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还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也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9.(福建卷42)材料一 2008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防震减灾修改草案。在广泛征求修改建议,充分听取“5.12”抗震救灾一线干部群众的意见,并经过进一步修改和审议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
材料二 一年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依法打击抢劫、盗窃和故意编造、散布谣言等危害抗震救灾群众利益的刑事犯罪,严肃查处和积极预防救灾款物管理、恢复重建工程建设中的职务犯罪,保障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顺利进行。
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我国实施哪种基本治国方略?(3分)《防震救灾法》的修订和实施如何体现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要求?(7分)
参考答案:(1)依法治国
(2)①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全文公布草案、征集意见、修改和审议等立法程序、修订《防震减灾法》,体现了立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②检察机关依法打击各种危害抗震救灾及群众利益的犯罪行为,严重查处和预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职务犯罪,体现了司法机关严格执法,确保司法公正、监督有力。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