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用气球驱动小车。通过做气球小车,测量气球小车能行驶多远和想办法使小车行驶得更远,进一步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同时在活动中思考气球喷气为什么能推动小车运动,引导学生感知和认识反冲力。第二,对小车运动的思考。指导学生适时归纳,是把事实上升到概念,把低层次概念上升到高层次概念的方法之一。在这里整理前三课的研究,把“动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作一个小结,就是要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升概念。学情分析反冲运动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反冲力学生也并不陌生,但它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就不明白了。用气球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是很有趣的,操作也不难。学生研究它不但增加了对反冲力和反冲运动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运动和力的理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困难的积极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难点:在气球小车活动中不断修订中找到最佳方式。评价任务1.会安装气球驱动的小车。2.通过研究气球小车的运动认识反冲力。3.总结前三课的学习内容,认识使物体运动的条件。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气球一个、夹子一个、回形针两个、胶带、长线一根。为小组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铁皮条和螺丝钉(材料箱配,组装支架用)、气球。教师自己准备: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或影像。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直切重点(10分钟)1.师出示气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袋玩具——气球,以前玩过吗?现在想不想玩?谁还有不同的玩法?新奇有趣的玩法奖励气球。学生自由实践。(吹足气的气球放手后在空中乱窜)2.我们没有给气球任何动力,气球是靠什么飞起来的呢?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气球嘴喷出气,气球喷气时会产生一股推力。气球的运动方向与气球喷气的方向相反。)3.引出反冲力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板书:反冲力)4.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烟花等)长征运载火箭利用强大的反冲力把飞船送入轨道,而我们,能不能利用气球反冲力推动这辆小车前进呢?(板书: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二、用气球驱动小车(15分钟)1.我们能不能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呢?2.自由讨论,组织交流。(也许会有学生说不能,因为他认为火箭是竖直往上运动的,可以给予肯定,再引导出火箭运动的原理是利用反冲力,我们能不能也像火箭那样利用反冲力来让小车动起来。)3.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小车、气球、透明胶等材料,请同学们利用提供的材料尝试组装自己的小车,并用气球驱动小车。4.小组组装小车,尝试用气球驱动小车。(吹大气球后用手指将气球嘴捏紧,共同合作将气球用透明胶固定在小车上,演示固定方法。)5.小组展示,组织交流经验,包括成功的操作方法以及操作中的失误。三、赛车比赛(10分钟)1.谁的小车能行驶的更远,想不想比比看?(场地确定,同一起点,严禁干扰,测量行程。)2.小组改进自己的小车,使小车跑的更远。3.准备就绪,进行比赛。4.评比交流,总结经验。四、对小车运动的思考(5分钟)1.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比较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拓展延伸。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用阻力)。3.火箭靠什么飞行的?(91页资料库)教学反思对本节科学课的设计,我作以下几点反思:1.强调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发现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本节课教学积极采取探究方式教学,以探究为核心,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机会。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学习,不仅仅知道了反冲力,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探究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开始时,以实验进行导入,一下子就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玩气球”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积累,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3.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根据教科书上呈现的介绍火箭的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反冲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一员,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学习当中,并适时地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