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合作学习的课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合作学习的课例

资源简介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合作学习的课例(片段)
以温州的五马街为例,展示了五马街的图片,经过了生活化的导课,探讨了五马街出现的种种乱象的原因之后,讲述了╳╳中学的六位学生上书温州市政府,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做出了回应。
问题:就此事件,谈谈民主监督的意义?
沈老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相互讨论一下。学生的讨论不是很热烈,课堂显得有些沉闷。有的学生开始翻书,有的学生在冥想,有的学生之间在探讨问题。沈老师在讲台上观察课堂,半分钟后,看学生没有太大的动静,沈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一: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学生二:有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的积极性和热情。
当沈老师问,还有没有同学补充的时,课堂一片沉默。没有学生继续回答,沈老师自己做了总结:同学们回答地很好,民主监督的意义从两个层面考虑,一是国家角度,二是公民角度。
(点评:为什么合作学习后没有声音?就这个环节的合作学习来说,原因有三:一是合作学习的时间太短,半分钟不能很充分地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有思维碰撞;二是合作学习的答案指向是书本的原话。这样的答案让学生就把书本的观点找出来,很难讲出自己的观点;三是分工欠考虑,两个人的合作似乎比较困难,3人---5人比较适中。)
沈老师在总结了民主监督的意义后,肯定了六位同学的行为。他认为中学生不但要了解政治,还要体验政治、参与政治。
在课件上,他打出了一个题目:
议一议:在美丽的温州,面对五马街的“不美丽”,你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来反映问题、行使公民监督权?
沈老师似乎汲取了前面讨论出现沉闷局面的教训。他说对学生进行了新的分工,每四个人为一组。沈老师强调,要确定好发言的同学。
布置好讨论内容后,沈老师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小组中去。他看到一个组的学生在看书没有讨论,俯身说:你们要讨论一下,看看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渠道可以反应问题?四个学生马上讨论了起来。沈老师又走到另外一个组,参与到组内讨论,并鼓励说,你们很有见地,等下谈谈你们的看法。沈老师在学生讨论的时候,走遍了每个合作小组。不时地参与了简单的讨论,有时也做了些讲解和鼓励。
大约四分钟后,在学生热烈的声音平静下来后,沈老师开始让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一:找当地人大代表反应五马街的情况。(沈老师点评:我们校长就是人大代表)
学生二:打12345的市长热线。
学生三:通过网络,在703804上发帖子。
发言的学生很热烈,不断还有学生举手。很多的学生讲了一些在温州可以监督的电话和网站,还有报纸和电视台的一些舆论监督栏目。课堂很是活跃,有些听课的老师也为学生的回答感染,也有一些讨论的声音。这次的合作学习获得了成功。
(点评:一、话题的切入。合作以五马街为例,基于生活逻辑,符合学生经验。二、合作的形式。课堂合作既有学生的合作,也有师生的合作。沈老师的参与讨论与课堂监督,很好地体现了课堂管理者和参与着的角色。三、教师的点评。强调了“你们这个组”,而不是“你”的回答,强化了合作者的学习共同体的意识。)
沈老师似乎从这次成功的合作学习找到了信心。他在归纳了民主监督的几种形式后,又把生活中关于温州和杭州的多种现实的监督手段公布在课件上,让学生从感性上真正了解民主监督不是概念上、口头上的,而是生活中每个公民都能够真正参与的。
沈老师说: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向市长反应呢?如果有,请大家以4---6个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们的问题,然后形成80个字左右的文字,我们现场给市长发帖子。
沈老师布置任务后,给每个讨论小组发了信纸,走到了学生中。
问:你们要反应什么问题?
坐在当中的两排学生很兴奋,对沈老师喊道:老师,等下让我们组回答问题。另外一个组说,时间不多了,让我们先回答。
沈老师说:等下你们PK吧。合作学习的小组一边讨论,一边紧急地做分工,有的同学在说,有的同学在写。而有的同学在准备发言。
发言阶段。
学生一:尊敬的市长,我们向你反应我校附近的交通问题。在周五放学的时候,由于私家车太多,公交车太少,我们回家很不方便,路上还有很多拿鸡毛单子的马路乞讨者,学生还有安全隐患。请你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二:我们组还是要反应五马街的问题。虽然五马街的问题前段解决了一些,但是现在又出现问题了。乞讨者又出来了,小偷又在大街横行了,我们还是希望监管者下大决心,在管理上形成长效机制。
学生三……
下课的铃声响了。沈老师说,我们把大家的精彩发言和诉求下课后再发到网上去。学生雀跃。
《课程标准》内容目标: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