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课 乡村和城市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第二课 乡村和城市 学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学案2
第一单元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知识梳理】(每空3分,共30分)
1.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 的相互关系。
2.由于所处自然条件差异,乡村聚落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人们从事 ,草原地区人们从事 ,山区人们从事 ,水乡地区人们从事 。
3.城市聚落是在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居民主要从事 、 、 。
4.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会发生联系,实现 。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5.中国云南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为适应潮湿的环境,这里的民居大多( )
A.以竹木为主材搭建,往往悬离地面 B.以竹木为主材搭建,底层安排为客房及活动场所
C.平顶,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以防洪水泛滥 D.墙厚窗小,不通风
6.平原地区的村落与山区的村落相比,主要特点是( )
①规模更大 ②呈带状分布 ③呈团状分布 ④规模更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居民人口的多少 B.占地面积的大小
C.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8.东北的大米运到上海销售,说明( )
A.东北和上海都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联系 B.各区域之间由于物产不同会发生联系
C.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D.东北与上海的社区各自功能比较单一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9.右图中A、B为两个乡村聚落,它们都位于河流沿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试分析一下形成这两个乡村聚落的共同条件。(6分)
(2)哪个聚落更容易发展成城市聚落?为什么?(6分)
(3)请你列举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8分)
10.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我市自开展援疆工作以来,与新疆乌什县紧密联系,每年向当地输送教育、医疗专业人员,以提升当地教育、医疗水平;同时,根据当地需要,我市每年安排援疆新建项目多个,投资数额巨大
材料二: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主要是指将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江浙沪等地。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哪些联系?(12分)
(2)请再举一例说明区域之间存在各种联系。(3分)
(3)结合材料说说,加强这些联系的重要性。(15分)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学案2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每空3分,共30分)
1.自然环境;2.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3.乡村聚落,工业、商业、服务业;4.优势互补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5.A; 6.C; 7.C; 8.B(A答案中“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联系”是指乡村或城市都依存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与题干中所示行为没有直接联系)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9. (1)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地形较为平坦。 (2)B聚落。B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更为开阔、平坦。(3)见复习提纲
10.(1)材料一体现了区域之间的人才联系、经济联系;材料二体现了区域之间的物产联系。(9分)
(2)例如:衢州的椪柑销往北京;北煤南运等(3分)
(3)有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两地共同发展;
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两地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有利于缩小两地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等(1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