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降落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降落伞的研究”是前一课《纸飞翼》的拓展活动内容。《纸飞翼》一课选用纸飞翼来研究物体在空中下落的现象。先是指导学生观察纸片和纸团的下落,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研究纸飞翼在空中停留时间的长短与纸飞翼的哪些不同特征有关。降落伞是拓展活动,本课作为一课完整的探究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情分析降落伞是学生较熟悉的事物,学生通过电视、网络、书刊等各种媒体对降落伞已有初步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玩过降落伞,但对于降落伞原理、种类及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学生对于制作一直都满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的进行学生引导,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降落伞的兴趣。学习目标1.能借助常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围绕研究目标提出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2.能自主确定研究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得出实验结论。3.知道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主要原因——伞面大小、伞绳长度、伞的质量等。4.能互相配合、协作完成探究工作。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主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难点:运用已有的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评价任务1.能够小组合作制作降落伞并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2.能够归纳出飘在空中物体的共同特点。教学准备记录工具:小科学家记录本、笔。制作材料:塑料纸、剪刀、透明胶带、重物、细线等。多媒体资料:跳伞运动员视频。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科学使人类实现了很多梦想,人们可乘飞机可以到达几千米的高空,也可以利用降落伞从几千米的高空安全落地。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跳伞运动员的精彩表演,大家想看吗?生:想。师出示课件跳伞视频,学生观看。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学生描述。师:运动员跳伞下降速度先快后慢。那么是什么起了作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降落伞的奥秘吧。(板书课题:降落伞)学生思考。【设计意图】用跳伞视频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二、提出猜想师:课前老师已经给你们布置了任务,每人做一把降落伞,你们做了吗?我想大家一定下了一番功夫。哪个组想先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降落伞呢? 学生展示,并做简单介绍。师:真不错,大家想不想让你们的降落伞也像影片里的一样,来一次飞行表演呢?生答。师指导学生站在桌子上,模拟降落伞从高空降落的样子。上面的同学两手捏住降落伞的两边,保持在同一高度,当听到下面同学喊一、二、放时,同时放手,明白了吗?下面的同学要仔细观察降落伞的下降过程。(师与同学齐声发令)师问降落伞下降的速度相同吗?生答有的说不相同,有的说有快有慢。师说我们再来一次。(学生再次放飞降落伞)师问真的有快有慢,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什么影响了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呢,大家能不能猜一猜?学生猜想,并说明自己的依据。教师板书学生的回答:伞面大小、悬挂物的轻重、伞面的材料、伞绳的长短……【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分析、推测,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尊重学生的猜想,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三、设计实验,猜想验证师:同学们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出现了这么多猜想,要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来验证。 师:现在每组选择一个猜想,小组讨论自己的验证方案。并完成实验表格前三步。(课件出示实验表格,每组与每组的表格有所不同哟)我们是第( )小组成员有( )我们组选择( )这个猜想来研究实验中我们改变的条件是( ),保持不变的是( )。我们的记录我们的结论师:哪些组选择“悬吊物的重量”来研究的?说说你们设计的验证方案。学生说可用同一顶伞,只改变悬挂物的大小,用时间来测量……(教师强调:要从同一高度放飞)师: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生:用两顶伞,同样大小的材料,同样的绳长,不同重量的悬吊物,看降落的速度。师:其余的组选择的“伞面大小”和伞绳的长短、伞面的材料?来说说你们设计的验证方案。生说设计方案。实验表格如下:实验记录表一我们组的降落伞留在空中的时间重物的不同(大铁夹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时间重物的不同(小铁夹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时间实验记录表二我们组的降落伞留在空中的时间绳子长的降落伞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时间绳子短的降落伞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时间实验记录表三我们组的降落伞留在空中的时间塑料做的降落伞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时间布做的降落伞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时间师:验证方案确定好了,根据你们的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所需材料,但在开始之前,为了更顺利地完成我们的实验,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小小的建议。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组长合理分工,组员合作,迅速完成实验。2.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完成后共同得出结论。3.上下桌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学生领取所需的材料(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由于三年级学生对于平均概念不清,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算出每次的平均时间。【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体现,在活动过程中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实验,让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四、表达交流总结深化师:通过刚才的制作和试飞,你们的猜想得到验证了吗?请各组选派一位代表上台汇报你们的研究结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师:通过大家的验证,我们得出:伞面大小和悬挂物的轻重、伞面材料、伞绳的长短都会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快慢。(板书:伞面大小、悬挂物的轻重、伞面材料、伞绳长短)师:在同一条件下,伞面越大,下降速度越慢。这是为什么呢?同样,在相同的条件下,悬挂物越重,下降速度就越快,这又是为什么呢?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其中的奥秘呢?讨论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空气的浮力和阻力等等。师:这节课,同学们从观察、猜想到设计方案、动手验证并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你们真可以称得上是小小科学家了。现在,我可要向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们提出一个更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还记得刚开始的画面吗?谁能用我们说到的力试着来解释下降过程中快慢变化的原因呢?小组交流个别发言。师总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只要我们积极探索,都能得到一个科学的解释。我们还有好多种猜想没有得到验证,就请大家课后继续研究吧!【设计意图】结论的得出是学生经过实验操作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综合、比较、概况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学生在共同研讨中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没有尽头,在前边实验验证后,还有更值得研究的,此环节把探究的任务引向深入。板书设计降落伞伞面大小:大——慢 小——快伞面材料:塑料——慢 布——快伞绳长短:短——慢 长——快重物轻重:轻——慢 重——快教学反思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就是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进行观察、猜想、设计制作、验证、总结提升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一些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了合理的分析,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做中学”,这样的设计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本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探究活动非常有效,从提出猜想、自己设计方案到制作放飞、验证结论再到解释结论,整个探究过程,完全是由学生自己进行,学生目标明确,分工合作,活动过程中积极专注。作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只是在其中适时的指导、点拨,或者给学生的解释和结论一个科学的概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学内容多样性,降落伞留空的时间长短学生有种种猜想,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差异,让他们自由选择问题来研究。材料的准备也很充分,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我尽可能准备多种材料。总之,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力求多角度、多层次去体现。一位大师曾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这节课,我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每一次的授课,无论是如何成功或者失败,总会给人留有缺憾和不满足,如在教学预案中,我对于学生探究过程的各部分,虽然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3个小组同时研究一个问题的现象,我还及时做了调整,才有后面研究多种问题的场面。另外学生有时测得的用秒表计时的数据不够准确。这种遗憾,就是最好的良药,它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它给了我们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