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温度与气温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2、让学生知道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3、学生会做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4、使学生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测量教室内气温变化情况。教学难点:做气温折线图的方法。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每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每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提问:我们制作天气日历时还要观察一天中的什么?讲述: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的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天的气温。 二、探究内容:1、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定室内外的温度时用手拿温度计的上端,等温度计内的液柱停止升降时,再读数;2.读数时,视线也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3.如果长期测定室外的温度,要把温度计挂在背阴通风的地方。 (1)师:强调使用温度计的安全。(2)分组观察温度计,并指出温度计上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开时的温度的刻度分别在哪里?再指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时,温度计的温度可能在什么位置?(3)分组活动:学生手握温度计的液泡,待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这时的温度。第二课时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思考:你们认为今天教室和教室外的温度是否相同?哪一个温度会高些?是怎么知道的?准确吗?(2)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注意提醒学生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好。(3)学生回教室后把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思考:哪一个温度更能反映当天的气温?在这个活动时,老师可以提示: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哪儿的温度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天的气温?(室外阴凉处、通风处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二、气温的测量(1)比较每个组刚才测得的室外不同地点的气温是否相同。(2)讨论测量气温应选择室外的什么地点。(3)讨论刚才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哪个小组测得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天的气温,并将这个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4)一天中温度变化情况的研究。·将各个小组收集的前一天的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填进“温度填充图”。指导学生对温度填充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5)组织学生对于每天选择什么时间测量气温进行讨论: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我们在完成“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时,每天测量气温的时间是不是应该一致?三、全课总结、课外拓展:1、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的交流。2、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板书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