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2、让学生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3、学生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4、让学生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重点难点1、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2、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准备介绍气象学家测量降水量的资料、“我们的降雨量填充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述: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讨论:下雨天你们是怎样判断降水量的大小的?导入课题“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二、探索研究1.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1)介绍气象学家是怎样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2)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3)展示各组的雨量器。(4)讨论:雨量器口径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是否能用不同大小的雨量器测量降水量?(5)让学生拿着他们的雨量器来到室外。在选定的地方,放好雨量器。学生扮演乌云,教师用喷壶模拟降雨。根据学生(乌云)分布的多少,不同地方的降水量应有所不同。2.降水量的观察与测量(1)学生带着雨量器回到教室,观察降雨量。小组的每个人都读一次自己小组的雨量器的读数。(2)板画“我们的降水量填充图”。教师在填充图上记录各组的降水量。(3)讨论每组的降水量为什么不同?如何确定哪一组下的是大雨、哪一组下的是中雨、哪一组是小雨?(4)板画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区分雨的等级的数据表,让学生来对照,作出判断。3、对学生每天开展的课外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进行指导。(1)雨量器摆放位置的确定: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2)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对照等级表,确定下雨的等级是无降雨、小雨、中雨还是大雨。(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4.云和雨的关系。讨论:云和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三、小结。四、课后拓展。·调查:雨停了,地上的水都到哪里去了。五、板书设计 下雨的等级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4小时的降水量小于10毫米10~25毫米25~50毫米50~100毫米100~200毫米大于200毫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