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方程的意义”是代数起始性知识,也是学生从用算术思维转向用代数思维分析数量关系的重要载体。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模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这个定义简单明了,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却存在一定的争议。例如,学生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列出“x=160-89”这样的式子,教师该如何评价呢?按照教材的定义,它应该是方程,但它属于算术思维,没有体现方程思想。可见,用算式思维解决问题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着力于方程的概念描述,而忽视方程的本质意义,那么学生就很难将未知数作为条件进行思考。无法列出真正意义上的方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方程概念教学时,必须立足方程的本质意义,使学生经历方程概念产生、形成、巩固、应用的全过程,深刻体会方程是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从方程的实质出发展开教学。在课之伊始,我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曹冲称象》激趣,在故事中学生了解到曹冲是通过船的沉浮,找到与大象体重相等的石块的重量这一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感知等量关系,明确学习方向。 新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利用直观的天平平衡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质量与砝码质量之间自然产生的不等式、等式。引导学生完成用生活语言说明事件,经历从生活情境抽象出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和不等式的过程。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为后面方程概念的建立,认识方程的本质属性做好铺垫。 再通过指导学生对得到的式子进行二次分类比较,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通过圈一圈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渗透分类思想、集合思想。 在练习中我设计了用方程讲故事、生活中的数学——“衣”“食”“住”“行”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加深对方程本质的认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对比用方程与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的不同,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方程的作用及其优越性。 当然在教学中我还有许多不足和待完善的地方。例如,对孩子个性差异的关注有待于加强。对孩子思维的进一步挖掘发展,我还做的比较粗糙。评价语言的单一……这些情况该如何更好的处理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把握和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