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科学探究 导学案学科科学学生姓名年级七任课 老师吴老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5科学探究考 点:1.在探究中,体会科学探究与生活中的探究在本质上的相似性;2.科学探究活动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3.知道科学探究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能力与方法:实施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学家的探究案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课堂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建议: 过程课前交流,了解学生上次课的复习情况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探究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探究,例如:你家的电灯突然不亮了,怎样去探究呢?2、探究家里电灯不亮的原因(1)提出问题:家里电灯为什么不亮?(2)建立假设:①自己家停电了;②是我们这幢楼停电了;③整个小区或全村停电了;(3)检验假设:①我家对门的灯是否还亮;②观察附近居民楼的灯是否还亮;(4)得出结论①我家对门的灯亮:自己家停电了,检查自己家的电路故障。不亮:是本幢楼停电了,查找本楼停电的原因。②观察附近居民楼的灯亮:可能是自己这幢楼停电了查找本楼停电的原因不亮:可能小区或全村停电了打电话询问原因……教师总结:在探究问题时,我们一般会先假设几种可能的原因,再对每一种原因可能产生的结果进一步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二)、科学家的探究1、分组讨论:阅读课文天花和牛痘的故事,琴纳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呢?出示图片天花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即使有人幸存,也会在脸上留下疤痕。发现问题:往人的鼻孔里吹痘痂粉的方法预防天花,但这种方法并不安全,有时会导致人死亡。出示图片养牛场的挤奶女工中没有人患天花。他还发现已经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次感染天花。(1)提出问题得过天花的人也不会再次感染。这是为什么呢?(2)猜想与假设或许人得过一次天花以后就会产生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的入侵。(3)设计研究方案从牛身上采集牛痘脓浆,接种到人的身上,使他们也像挤奶女工那样得轻微的天花,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4)获取分析证据琴纳从一位挤奶女工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脓浆,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手臂上。不久,种痘的地方长出痘疱,接着痘疱结痂脱落。检验假设 一个多月后,琴纳在这个男孩手臂上再接种人类的天花痘浆,竟没有出现任何天花病症。(6)交流、评估得出结论这个男孩已经具有天花的免疫力,琴纳的假设被证实了。人类从此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办法——种牛痘。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评价与交流。(三)、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一:根据人脚印的长度判断人的身高1、提出问题: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出示图片:脚印2. 建立假设:教师总结:人的身高越高,脚印越长;人的身高与脚印可能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3. 设计验证方案:教师总结:①选择同学、家人等高矮不同的人群进行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人的身高对应的脚印长度。②用测出的身高除以脚印长度,算出身高与脚印的关系。4. 收集事实证据将你获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家庭成员身 高(厘米)脚印长(厘米)身高是脚印长的倍数小敏156.4236.817妈妈165246.875舅舅185276.875爸爸17826.36.768由此发现人的身高和脚印的长度大约是6.8倍。请你利用这一结论检验你的同学的身高。5. 检验假设同学脚印长(厘米)估计身高实际身高王轩24163.2163单欣浩25170168刘宇欣22.5153154候亚星21.5146.2146经过检验得到的结论是: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他们的倍数关系在6.8倍到7倍之间。6.交流:与同学交流,看自己的结论与其他人的结论是否相同,若不同,要找出原因。 身高(厘米)=脚印长度(厘米)×6.8探究二:盒子里面有什么出示五个黑盒子,分给各个小组,比一比看哪一组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得最准,现在开始探究。 1、提出问题:盒子里面是什么?你会用什么办法呢?2、探究过程出示图片:摇动盒子,感觉盒内物体的大小。尝试从物体移动时发出的声音来估计形状。掂掂盒子的质量,估计盒内物体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盒内是否放有铁制的物体?闻气味3、进行验证每一组判断后,小心翼翼打开盒子,拿出里面的东西给大家看,看谁判断又快又准。很多问题就像一个不能打开的盒子,我们必须通过盒子可能传出的信息来判断盒子里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当然,用这种方法来判断事物有时也会失误的。我们能得到和使用的信息越多,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越细致,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课堂练习1、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________,通过多种途径寻求________,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2、科学探究基本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探究计划、___________、检验猜想或假设、报告与交流3.体育课上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材料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了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拓展提高1.当你肚子疼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会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是( )A.建立假设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制定计划 D.提出问题2.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得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例题精讲【例1】用力挤压塑料瓶时,很容易看到塑料瓶被压扁,那么用力挤压玻璃瓶时能否发生形变呢?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下列关于实验中涉及的科学方法或科学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例2】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2)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实验法【例3】如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例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例5】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此时小梅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当堂检测: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⑥⑤③②①C.④③②⑥⑤① D.③④⑥①②⑤2.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只能从实验中获得事实和证据 B.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础C.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在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4.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就拍打西瓜这一环节,类似科学探索中的(??)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获取事实 D.得出结论5.“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大雁何时南飞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C.哪种月季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6.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所有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它条件都相同C.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它条件都不同7.统计结果显示,一般身材的人身高与脚印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下列关于刑侦人员为估计涉案人员高矮和体重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获得脚印的大小,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体重B.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深浅,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C.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大小或深浅,不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和体重D.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大小和深浅,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和体重8.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第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C.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害 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9.某同学在春天买了5盆同样大小的同种植物,每天向花盆内浇同样量的水和液体肥料,不久植物开始发芽。为了研究植物生长与水和肥料间的关系,对5个花盆作了如表处理,然后观察植物的变化。如果要证明过多施肥会引起植物枯萎,可比较哪2个花盆?(??) A.1与2 B.2与3 C.3与4 D.4与510.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B.?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D.?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11.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12.请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一天,小科在炉子旁边,将手中的铁钩在炉子中烧得通红,他突然想到,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磁性是变强还是变弱?小科猜想,可能会变强。那么究竟怎样呢?小科设计并做了如下的实验:将一块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现在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当磁铁被烧红后,小科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1)根据短文的内容,你可得出什么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科在探究这一问题时,整个过程运用了怎样的探究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_,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大课间活动,男女同学分组进行篮球投篮比赛,小明发现男、女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猜想。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于是,小组同学们用两只充足气的(标准男子)、(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质地板上进行了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小组中,一起完成下列问题。(1)要验证猜想2,需要用实验序号为_____的二组数据进行分析。(2)分析四次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篮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和_____有关,与_____无关。15.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拧紧瓶盖,静置2小时,然后打开开瓶盖,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蚱蜢10只,再拧紧瓶盖(如图),观察并记录蚱蜢状态如下表:(1)本实验对蚱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置对照组C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试推测A组蚱蜢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一天晚饭后,冯豪杰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冯豪杰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冯豪杰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3)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___________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5)孙青将现象记入下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布料;所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天花和牛痘的故事》介绍了医生琴纳发明种牛痘根绝天花的过程。在这个研究过程中:(1)琴纳通过对天花受害者的观察分析,首先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发现的问题,琴纳提出了什么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琴纳通过_______的方法证明了上述猜想,人类从此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办法——种牛痘。五.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 道 成绩 教学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内容□课后巩固作业 题 巩固复习 预习布置 老师课后赏识评价老师最欣赏的地方: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 1.5科学探究 导学案学科科学学生姓名年级七任课 老师吴老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5科学探究考 点:1.在探究中,体会科学探究与生活中的探究在本质上的相似性; 2.科学探究活动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知道科学探究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能力与方法:实施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学家的探究案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课堂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建议: 过程课前交流,了解学生上次课的复习情况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探究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探究,例如:你家的电灯突然不亮了,怎样去探究呢?2、探究家里电灯不亮的原因(1)提出问题:家里电灯为什么不亮?(2)建立假设:①自己家停电了;②是我们这幢楼停电了;③整个小区或全村停电了;(3)检验假设:①我家对门的灯是否还亮;②观察附近居民楼的灯是否还亮;(4)得出结论①我家对门的灯亮:自己家停电了,检查自己家的电路故障。不亮:是本幢楼停电了,查找本楼停电的原因。②观察附近居民楼的灯亮:可能是自己这幢楼停电了查找本楼停电的原因不亮:可能小区或全村停电了打电话询问原因……教师总结:在探究问题时,我们一般会先假设几种可能的原因,再对每一种原因可能产生的结果进一步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二)、科学家的探究1、分组讨论:阅读课文天花和牛痘的故事,琴纳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呢?出示图片天花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即使有人幸存,也会在脸上留下疤痕。发现问题:往人的鼻孔里吹痘痂粉的方法预防天花,但这种方法并不安全,有时会导致人死亡。出示图片养牛场的挤奶女工中没有人患天花。他还发现已经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次感染天花。(1)提出问题得过天花的人也不会再次感染。这是为什么呢?(2)猜想与假设或许人得过一次天花以后就会产生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的入侵。(3)设计研究方案从牛身上采集牛痘脓浆,接种到人的身上,使他们也像挤奶女工那样得轻微的天花,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4)获取分析证据琴纳从一位挤奶女工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脓浆,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手臂上。不久,种痘的地方长出痘疱,接着痘疱结痂脱落。检验假设 一个多月后,琴纳在这个男孩手臂上再接种人类的天花痘浆,竟没有出现任何天花病症。(6)交流、评估得出结论这个男孩已经具有天花的免疫力,琴纳的假设被证实了。人类从此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办法——种牛痘。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评价与交流。(三)、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一:根据人脚印的长度判断人的身高1、提出问题: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出示图片:脚印2. 建立假设:教师总结:人的身高越高,脚印越长;人的身高与脚印可能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3. 设计验证方案:教师总结:①选择同学、家人等高矮不同的人群进行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人的身高对应的脚印长度。②用测出的身高除以脚印长度,算出身高与脚印的关系。4. 收集事实证据将你获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家庭成员身 高(厘米)脚印长(厘米)身高是脚印长的倍数小敏156.4236.817妈妈165246.875舅舅185276.875爸爸17826.36.768由此发现人的身高和脚印的长度大约是6.8倍。请你利用这一结论检验你的同学的身高。5. 检验假设同学脚印长(厘米)估计身高实际身高王轩24163.2163单欣浩25170168刘宇欣22.5153154候亚星21.5146.2146经过检验得到的结论是: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他们的倍数关系在6.8倍到7倍之间。6.交流:与同学交流,看自己的结论与其他人的结论是否相同,若不同,要找出原因。 身高(厘米)=脚印长度(厘米)×6.8探究二:盒子里面有什么出示五个黑盒子,分给各个小组,比一比看哪一组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得最准,现在开始探究。 1、提出问题:盒子里面是什么?你会用什么办法呢?2、探究过程出示图片:摇动盒子,感觉盒内物体的大小。尝试从物体移动时发出的声音来估计形状。掂掂盒子的质量,估计盒内物体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盒内是否放有铁制的物体?闻气味3、进行验证每一组判断后,小心翼翼打开盒子,拿出里面的东西给大家看,看谁判断又快又准。很多问题就像一个不能打开的盒子,我们必须通过盒子可能传出的信息来判断盒子里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当然,用这种方法来判断事物有时也会失误的。我们能得到和使用的信息越多,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越细致,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课堂练习1、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________,通过多种途径寻求________,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答案:发现问题,证据。2、科学探究基本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探究计划、___________、检验猜想或假设、报告与交流答案: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3.体育课上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材料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了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答案: C拓展提高1.当你肚子疼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会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是( )A.建立假设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制定计划 D.提出问题答案:B。2.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得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答案:B例题精讲【例1】用力挤压塑料瓶时,很容易看到塑料瓶被压扁,那么用力挤压玻璃瓶时能否发生形变呢?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下列关于实验中涉及的科学方法或科学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D?) 【例2】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2)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D?)A.调查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实验法【例3】如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D?)。【例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例5】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此时小梅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当堂检测: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C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⑥⑤③②①C.④③②⑥⑤① D.③④⑥①②⑤2.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科学探究只能从实验中获得事实和证据 B.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础C.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在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B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4.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就拍打西瓜这一环节,类似科学探索中的(?C?)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获取事实 D.得出结论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就拍打西瓜这一环节,类似科学探索中的获取事实,从而作出决定,得出结论。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5.“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C?)。A.大雁何时南飞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C.哪种月季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解析:C项,哪种月季漂亮,属于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故C项符合题意。A项,大雁何时南飞,对于研究大雁的迁徙行为很有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是研究鼠妇的生活习性,有科学研究价值,故B项不符合题意。D项,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是研究菜青虫的食性,有科学研究价值,故D项不符合题意。注意本题要选择的是不属于科学问题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6.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B?)A.所有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它条件都相同C.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它条件都不同7.统计结果显示,一般身材的人身高与脚印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下列关于刑侦人员为估计涉案人员高矮和体重的做法中,正确的是(?D)。A.获得脚印的大小,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体重B.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深浅,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C.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大小或深浅,不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和体重D.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大小和深浅,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和体重8.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第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B )A.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C.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害 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9.某同学在春天买了5盆同样大小的同种植物,每天向花盆内浇同样量的水和液体肥料,不久植物开始发芽。为了研究植物生长与水和肥料间的关系,对5个花盆作了如表处理,然后观察植物的变化。如果要证明过多施肥会引起植物枯萎,可比较哪2个花盆?(?C?) A.1与2 B.2与3 C.3与4 D.4与510.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D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B.?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D.?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11.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B?)。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12.请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一天,小科在炉子旁边,将手中的铁钩在炉子中烧得通红,他突然想到,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磁性是变强还是变弱?小科猜想,可能会变强。那么究竟怎样呢?小科设计并做了如下的实验:将一块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现在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当磁铁被烧红后,小科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1)根据短文的内容,你可得出什么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科在探究这一问题时,整个过程运用了怎样的探究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磁铁的温度越高,磁性越弱。(2)?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13.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_,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建立猜想和假设;获取事实与证据。14.大课间活动,男女同学分组进行篮球投篮比赛,小明发现男、女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猜想。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于是,小组同学们用两只充足气的(标准男子)、(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质地板上进行了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小组中,一起完成下列问题。(1)要验证猜想2,需要用实验序号为_____的二组数据进行分析。(2)分析四次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篮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和_____有关,与_____无关。解析:(1)2和3;(2)地面材料;球的型号15.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拧紧瓶盖,静置2小时,然后打开开瓶盖,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蚱蜢10只,再拧紧瓶盖(如图),观察并记录蚱蜢状态如下表:本实验对蚱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置对照组C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试推测A组蚱蜢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l)选择大小相近、虫龄相同的健康蚱蜢.(2)排除水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杏仁遇水产生有毒气体,对蚱蜢产生毒害作用.16.一天晚饭后,冯豪杰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冯豪杰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冯豪杰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3)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___________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5)孙青将现象记入下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布料;所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4)等量;杯中所剩水量;(5)棉;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系;17.《天花和牛痘的故事》介绍了医生琴纳发明种牛痘根绝天花的过程。在这个研究过程中:(1)琴纳通过对天花受害者的观察分析,首先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发现的问题,琴纳提出了什么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琴纳通过_______的方法证明了上述猜想,人类从此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办法——种牛痘。解析:(1)挤奶女工中没有人患天花,已经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次感染天花;(2)或许得了一次天花,人体就对天花产生了免疫力。(3)实验。课堂检测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 道 成绩 教学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内容□课后巩固作业 题 巩固复习 预习布置 老师课后赏识评价老师最欣赏的地方: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5科学探究 导学案(学生版).doc 1.5科学探究 导学案(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