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4张PPT。秋 词(其一)刘禹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2.把握和分析意象,展开想象,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3.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读一读读出韵律美 秋词 (其一)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歌朗诵朗诵要领: 1.掌握节奏 2.控制语调 3.运用停顿 4.定好重音自由朗读诗歌 秋 词(其一) 刘禹锡 自 古 逢 秋 悲 寂 寥, 我 言 秋 日 胜 春 朝。 晴 空 一 鹤 排 云 上, 便 引 诗 情 到 碧 霄。 悟一悟悟出诗意美1. 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看法?方法指津:抓住具体词语,在诗句旁作批注自古/逢秋/ 悲/寂寥,我言/秋日/ 胜/春朝。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 知人论世刘禹锡贬到朗州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链接拓展 感受意象美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现“秋日胜春朝”? 孤鹤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鹤》四海明月五湖分,飞冲直上凌虚空。 友鹤仙《友鹤吟》 赏析名句 体悟经典美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赏析角度提示:1.词语的准确运用。2.情景交融的写法。3.文字所呈现的画面美。 妙笔生花呈现意蕴美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唐)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站在窗边,近看庭院。已是暮春三月,又起风了!庭院的杨柳在摇荡,柳絮在纷飞,柔枝在飘荡。“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悲凉凄异,哀转久绝。这一切,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的思绪便在这轻柔的风中缓缓漾开。?此时,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王昌龄被贬龙标府。?我站在窗边,远眺他乡。思绪趟过了五溪,那里已是大唐僻远的蛮荒之地,而龙标城,更是遥远啊。?????? 我站在窗边,仰望苍穹。广漠的天空,一轮孤月是那么亮,那么圆。圆月下,伫立独望的人儿——我,此刻,多么牵挂万水千山之外的朋友啊!胸腔里跳动的这颗完整的心却不禁分成了两半。一半留给自己,一半分给朋友。 请参看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散文化笔法扩写《秋词》。课堂总结: 这首诗感情真挚动人。诗人丝毫没有悲哀、怅惘,在这天高云淡、鹤群南飞的秋日,却把诗情引向碧蓝的天空,表现出诗人那博大豪放的心境,不为世俗所累的超脱天然,真令人叹服!古诗学习的方法总结读之 登堂入室解之 渐入佳境赏之 撷英咀华扩之 化为自我 秋词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u)人狂。课后作业通过学习,比较刘禹锡两首《秋词》的异同。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