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1课时 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及生殖1.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2.说出细菌、真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重、难点)一、微生物概述1.概念:在生物圈中,一般把个体微小、 结构简单 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2.种类:大多数微生物是 单细胞生物 ,如细菌、放线菌;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霉菌;还有一些没有 细胞结构 的微生物,如病毒。?3.分布: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 土壤 是微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动植物的体表、 体内 也是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1.细菌(1)特点:具有细胞结构的 单细胞 生物,身体微小,必须借助于 显微镜 才能观察到。?(2)形态: 球形 、杆形和 螺旋形 。?(3)结构:(4)结构的显著特点:没有 成形的细胞核 。?(5)生殖:细菌进行 分裂生殖 。?2.真菌(1)种类:真菌个体大小的差异很大,既有 单细胞 的酵母菌,也有大型的多细胞真菌,如蘑菇。?(2)细胞结构:真菌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真正的 细胞核 ,和植物细胞结构相似,但没有 叶绿体 。?(3)酵母菌①生殖:在温度适宜、氧气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 出芽生殖 。?②生活方式:在氧气充足时,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 二氧化碳 和 水 ,但在缺氧时,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而产生 酒精 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称为 酒精发酵 。?(4)霉菌①特点:霉菌是 多细胞 真菌,细胞呈分叉的细丝状,称为 菌丝 。?②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 是绝大多数真菌的生殖方式。?(5)蘑菇①结构及生殖②与人类的关系:有些蘑菇可以食用、 药用 ;有些蘑菇则有剧毒,误食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探究点:细菌和真菌的区别探究案例:一粒尘埃悄悄落在一只蟋蟀的背上,一条细长闪亮的丝线从尘埃中伸出,潜入蟋蟀湿润的身体。数日后这只蟋蟀成为塞满致命丝线的空壳。合作交流:(1)根据材料,请你推断使蟋蟀致死的是哪种生物?答案:真菌。(2)文中所说的“尘埃”指的是什么?“丝线”指的是什么?答案:“尘埃”指的是孢子;“丝线”指的是菌丝。师生互动:(1)材料中提到的生物和细菌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答案:细菌和真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都没有叶绿体;细菌没有形成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2)有人说,细菌、真菌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这种说法正确吗?答案:不正确。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身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真菌个体差异很大,既有单细胞的酵母菌,也有大型的多细胞真菌(如蘑菇),蘑菇不借助显微镜也能观察到。(3)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哪些事例是人类对真菌的利用?答案:我们北方吃的馒头,松软多孔,就是利用酵母发酵做出来的。(1)比较细菌和真菌的异同相同点: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主要不同点: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2)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大部分微生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属于异养。【典例】下列关于三种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③属于真核生物,②属于原核生物B.人们酿酒离不开②C.图③有细胞壁、细胞膜,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①菌褶部位产生孢子思路分析:图中①②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③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答案:A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来总结一下吧。1.幽门螺旋杆菌能损伤胃黏膜造成胃炎和胃溃疡。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有细胞壁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是多细胞个体D.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2.用放大镜观察长有青霉的橘子皮,看到成串青绿色孢子,其主要作用是( A )A.繁殖后代 B.吸收水分C.吸收有机物 D.吸收无机盐3.蘑菇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有“植物肉”的美誉。下列有关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分裂繁殖后代B.蘑菇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蘑菇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D.蘑菇地上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4.夏天,受潮的粮食和皮鞋常常发霉,这些霉菌是由哪种结构发育而来( A )A.孢子 B.菌丝 C.荚膜 D.芽体5.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B )A.都是单细胞 B.都不含叶绿体C.都有细胞核 D.都是分裂生殖6.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青霉(如图所示):(1)青霉是 多 (填“多”或“单”)细胞生物。?(2)青霉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主要依靠 ② (填图中序号)吸收营养物质,由此可见,霉菌的营养方式是 异养 。?(3)青霉还能产生 青霉素 ,这种物质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2课时 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微生物的作用 1.说出病毒的结构特点。(重、难点)2.举例说出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难点)一、病毒1.形态: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 球形 、杆状、线形或长方形。有的外形很复杂,如T噬菌体。?2.结构:没有细胞结构,仅由 蛋白质外壳 和 包含遗传物质 的内核。?3.种类类型特点举例 动物 病毒?专门寄生在 人 和动物细胞里?流感病毒 植物 病毒?专门寄生在 植物 细胞里?烟草花叶病毒 细菌 病毒?也叫噬菌体,专门寄生在 细菌 体内?T噬菌体4.生活方式: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 活细胞内 ,在 宿主细胞 内生成新病毒。?二、微生物的生活生物类型营养方式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腐生性微生物分解枯枝败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 有机物 ,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称为 腐生 ?属于 分解者 ,能促进 物质循环 ?寄生性微生物生活在其他生物的 体内 或 体表 ,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称为 寄生 ?属于 消费者?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 光能 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属于 生产者?探究点一:病毒的特点探究案例:提起手足口病,同学们并不陌生。手足口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重症病例死亡率较高,危害严重。合作交流:你知道肠道病毒的结构是怎样的吗?它属于哪种类型的病毒?答案: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肠道病毒属于动物病毒。师生互动:肠道病毒是如何生活的呢?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答案:肠道病毒属于寄生性微生物,只能寄生在动物的活细胞内。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探究点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探究案例:晚清诗人龚自珍在他的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一首生命之歌。在落红化作春泥过程中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合作交流:在“落红”化作“春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是哪类微生物?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答案:在“落红”化作“春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腐生性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师生互动:落红是如何化作春泥,起到护花作用的呢?答案:腐生性微生物分解枯枝败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落红”是植物的残枝落叶等,其中有机物被腐生性的微生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可以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1)病毒的结构及生活①病毒是生物圈中唯一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之所以属于生物是因为它能繁殖后代。②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病毒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2)腐生、寄生和共生的区分寄生腐生共生含义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分解有机物或已死亡的生物体,并摄取养分以维持生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关系寄生的生物对寄主不利两种生物互利互惠举例结核杆菌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枯草杆菌使蔬菜腐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典例】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关于肝炎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细菌病毒B.遗传物质在细胞核C.观察结构需用电子显微镜D.可以寄生或独立生活思路分析:肝炎病毒属于动物病毒,宿主是动物;病毒无细胞结构,无细胞核;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答案:C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来总结一下吧。病毒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下列结构图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D )2.酸奶的制作过程需要加入乳酸菌、嗜热杆菌等益生菌,因此需要专门进行菌种培养,如果不注意环境的消毒,培养益生菌的培养基上就可能发现下列哪种病毒( C )A.烟草花叶病毒 B.乙肝病毒C.噬菌体 D.“SARS”病毒3.下列对病毒特征的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①没有细胞结构 ②分裂生殖 ③具有鞭毛 ④都营寄生生活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4.艾滋病、肝炎、禽流感等许多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下对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生活在细菌内的病毒又叫噬菌体B.病毒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D.病毒利用自身的物质进行繁殖5.一名同学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了本节内容。下列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是( B )A.香菇、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根瘤菌B.霉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根瘤菌C.霉菌、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结核杆菌D.香菇、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结核杆菌6.一种叫H7N9新亚型禽流感病毒,不仅给我国养禽业带来巨大灾难,而且该病毒能使人致病、致死。请据此回答:(1)经初步研究,H7N9禽流感病毒的宿主是家禽、鸟类或人,据此判断,它应属于 动物 病毒。?(2)H7N9禽流感病毒在结构上简单,外壳 蛋白质 的性质决定该病毒所侵染的细胞类型。该病毒可以在 宿主 细胞内生成大量的新病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1.1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及生殖.doc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1.2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微生物的作用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