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十一课《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师: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写: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2.科学精神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3.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重点难点】学习重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学习难点: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预习指导】【达标检测】【课后探究案】【积累与收获】课前预习案1.人民群众的内涵和范围是什么?2.人民群众的地位如何?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课堂达标案1.下面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就是指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③④2.俗话说:“天地间有杆秤,老百姓才是那定盘的星。”这话哲学依据 ( )A. 群众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 B.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C. 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 群众观点是辩证法的根本观点3.2019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纪念日。98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哲学上看,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表现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不是人民盖,哪一种商品不是人民生产……这说明(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5.人民群众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体,这表明人民群众( )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B.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6.“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由此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奋勇抵抗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充分说明( )A.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7.“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一论断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理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8.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基本内容( )①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A.矛盾分析法 B.“三个代表” C.群众路线 D.民主集中制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项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项伟大创造说明( )A.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11.习近平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其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的行动指南③人民的幸福是党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历史是上帝的作坊。事实上,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的上帝是人民。“历史是上帝的作坊”和“我们的上帝是人民”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是否承认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是否承认英雄人物对社会历史的推动作用13.“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上述观点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④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4.“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旦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这种观点( )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5.“诚心问民意,恒心解民生。”与下列哪些诗句寓意相一致?( )①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②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16.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中心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的意愿决定着党的政策D.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领导作用17.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材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作用③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里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①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②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就能取得实践的成功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19.“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从哲学上看,这启示我们( )①共产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共产党和封建时代官吏都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③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④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20.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其中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这一论断包含的方法论与下列选项相近或相似的是( C )①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课后探究案】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人民群众的有关知识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