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整理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能够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气温知道的学习,会阅读天气预报,并知道气温与人类的关系及人类对世界气温的影响。重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难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法小组探究 合作学习教具大屏幕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汇报学生汇报在上一节课学过的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怎样看天气预报,怎么判断空气质量的级别。组织汇报课前汇报,学生回忆知识点。2分钟通过学生课前汇报,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定向导学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听到或读到气温这个词,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那么怎样描述气温呢?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出现在什么时候呢?一年中呢?教师导入新课学生分析作答。1分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会阅读天气预报。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 气温的概念2. 气温的测量工具3. 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概念4. 日较差的概念教师巡视学生阅读教材,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理解气温的概念和测量工具。5分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整理知识点。展示交流请学生展示答案。教师提问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学生展示作答。5分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合作探究一天中南半球北半球最高气温最低温时间2. 一年中南半球北半球最高温最低温月份教师走进学生中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相关知识点,同组同学进行讨论,教师指导。10分钟。学生自主探究,探究出本课的重难点。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合作探究找出结论。精讲点拨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教师讲解通过教师的精讲,总结本课关于北半球和南半球一天中和一年中的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5分钟学生明确所学答疑释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老师同学帮助共同研究解答。教师提出疑难问题提出关于本课的疑问。2分钟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有效训练一天中,陆地最高温一般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午后2时左右 C午后1时左右 D中午12时一年中,某地最高月平均气温是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是7月,则该地位于( ) A北半球陆地 B北半球海洋 C南半球陆地 D 南半球海洋 教师出示问题5分钟,学生思考并作答。做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布置作业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一.气温的变化二.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分布整理人 杨静教学目标1、联系等高线知识,认识等温线。2、根据等温线的排布,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3、阅读地图,掌握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4、掌握影响气温分布的三大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5、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难点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同纬度地带海陆气温差异。 教法读图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大屏幕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汇报请学生汇报等高线知识:播放课件,组织汇报。学生回忆等高线知识,汇报。学生通过课前汇报,形成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等高线知识的理解,并为本节学习等温线知识做铺垫。定向导学教师大屏幕展示南北方景观图片,播放歌曲《南山南》,请学生指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差别。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导入新课—《气温的分布》。教师利用图片和音乐导入新课。学生分析作答。激发学生兴趣,烘托课堂气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内容:1、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如图C处)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还是高温中心?2、等温线排布是有差异的,等温线密集的地方, (如图A处),气温差异大还是小呢?等温线稀疏的地方,(如图B处) ,气温差异如何呢?3、等温线延伸的方向多为东西延伸,说明哪两个方向存在气温差异?播放课件,请学生联系等高线知识,分析自主学习内容。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联系等高线知识,理解等温线特点。1、联系等高线知识,对比学习等温线,更容易理解。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展示交流学生分析并回答等温线的相关知识。展示等温线模式图。学生回答,教师精讲强调要点。学生展示回答。1、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2、教师精讲强调要点,加强理解。合作探究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1、探究一、气温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变化规律。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到高纬度递减。(讲练结合,典型例题)。2、探究二、同纬度陆地与海洋,冬季与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同纬度地带:冬季气温:海高陆低;夏季气温:陆高海低。(联系夏天去海边玩的生活实际)。3、探究三、同一陆地,高海拔与低海拔处,气温的分布规律。同一陆地:低海拔处,气温高;高海拔处,气温低。(讲练结合,拓展延伸)。教师课件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指导学生逐个探究。1、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等温线分布规律,分析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完成探究一。2、学生观察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完成探究二。3、观察登山视频,分析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完成探究三。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探究出本课的重难点,教学效果更好。3、视频教学,激发兴趣。精讲点拨1、影响气温的三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2、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56页应用题。3、讲练结合,分析赤道上的雪峰——乞力马扎罗山。教师讲解思路和方法。1、通过教师精讲,小结本课重难点。2、精讲计算气温的公式和方法,加深学生印象,加强理解。3、介绍赤道上的雪峰,将知识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训练课件出示精选习题一、选择题二、分析题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作答。做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布置作业练习册本节内容。板书设计气温的分布 气温分布规律影响因素1、大致由低纬到高纬递减纬度位置2、同纬度地带冬季:海高陆低海陆位置夏季:陆高海低3、同一陆地高海拔:气温低地形地势低海拔:气温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